(上接第1版)
“我愿意听听年轻人的意见”
吴冠中开心地对记者说,我愿意听听年轻人的意见。
这次展出的作品,既保留了吴冠中以往的美丽色彩和飘逸线条,同时,更推出了他从年轻时便对之充满情义的书法造型艺术作品。
对此吴冠中有他精深的理解。“婴儿吃母乳开始成长,中华儿女从认识方块字跨入中华文化家园”。“年轻时,自己并未体会书法之美。是在学了几年绘画后,才悟到书画之间的通途”。“对汉字,其构成,及其人间形象的亲疏因缘,却总情谊脉脉。去年病矣,作不了大画,便在汉字间徘徊,揣摩其构架与韵律感,用今天人人识得的简体字营造其大美,力求人能共赏”。“我并不写李杜佳句,只写出自己探索文学内涵与字体样式间的情脉与拥抱。”
吴冠中说这批作品原只想开个同仁小展,但美术馆盛情邀请,说要让更多的人看看提提意见,“人生之曲,不凭音色悦耳,当亦有未老、将老、或已老之知音。”
风格是作者的背影
开幕式前,当吴冠中听说记者是杭州人,他高兴地道:你回去时一定向许江问好,欢迎他来玩。
开幕式上,范迪安馆长宣读了许江院长代表母校的贺信。开幕式后,许江院长听到记者转达的吴老的问候时高兴地回忆起去年他为吴老上海画展撰文的情景。在吴冠中和许江心底里,有一个共同敬仰的名字——国立杭州艺专的创始人、老校长林风眠先生,该校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在香港办画展时,吴冠中以虔诚敬仰的心情,执弟子礼恭迎老校长亲临观赏自己的画展,并为老校长一句“基本功还是不错的”而深受鼓舞。许江则在接掌中国美术学院后,时时追慕前贤、鞭策砥砺,用诗一般的语言激情澎湃地在一届届青年学子中传播着由林风眠等老一辈倡导的“创造时代艺术”的理想。
吴冠中是典型的文、画两栖艺术家,他的艺术观点更是常常语出惊人。风筝不断线——艺术作品应不失于广大人民的感情交流;笔墨等于零——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在2006年迎春之际,吴冠中面对浮躁的当下,写下了这句意味深长的祝贺:“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是看不见。”前两局在千百次争论后,今天已成为吴冠中的书法作品而赫然展出了。“风格”论则将为我们时代提出一个新的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