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视点
3  4  
PDF 版
· 大芬村的示范意义
· 上海
· 北京
· 杭州
· 艺坛纵横
· 赛西(无锡)装饰制品有限公司招聘
· 列宾美术学院2006年开始对中国招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芬村的示范意义
□本报记者 檀梅
  深圳大芬村之行,起因是它刚刚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授予“文化(美术)示范基地”的称号。同时被挂牌的还有青岛达尼画家村、西安亮宝楼和厦门乌石浦油画村。

  能给全国同业当“领头羊”,“大芬油画之路”究竟有哪些示范意义?

  满街飘着油画香。一步入大芬村村口,一个挨一个的油画画廊店铺,就吸引了记者的视线。据说一到周末,就有许多深圳、香港人来这里抢购油画,装点家居或是当艺术品送朋友。因为大芬村的油画真便宜,几百元甚至几十元钱就能买到一幅挺漂亮的装饰油画。

  大芬村,深圳龙岗区布吉街道的一个自然村。1989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200元。香港画商黄江来了,租用民房,招募学生临摹油画,完成外商订单。谁也没想到,黄江开创的油画生产、收购、集中外销一条龙体系,被群起效仿后,一个贫困小村变成了世界闻名的油画商品制造基地。如今这一个仅4平方公里、原居民300余人的弹丸之地,云集了5000多名画工、画家和画商,挤满了300多家画廊和600多间油画个人工作室、油画作坊。2005年的销售额已达2.79亿元。据世界“行画”批发商麦克维达的调查,在占了美国油画市场份额60%的中国油画中,“大芬油画”占了其中的80%。

  起步于市场需求,发展随市场舞动,大芬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低成本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但是低成本文化并不就是低俗粗浅的文化,也不是低级简单的文化,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把高端文化低层化、普及化。大芬油画村成功地运用经济的手段来经营美术,规模效应带来了低成本的优势,使更多的人能购买油画艺术品。艺术品市场因而繁荣起来。

  大芬人说,他们自己过去从来没有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深圳二线关外的小村落,如今因一幅幅漂洋过海的油画而闻名。这个普通村落,因油画产业这棵“摇钱树”的落地生根而风生水起,沾上了文化产业的光。

  一间画廊老板告诉我们,一幅卖到700多元的风景油画,主要成本油料、画布才需要50元。成本低、附加值高,最值钱的部分,是创作者的才华,是经营者大脑中的智慧和知识,这是文化产品的特点,大芬村做足的就是这个文章。

  大芬油画目前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价格。可是,随着大芬模式逐渐被复制,建立在价格上的优势无异于“沙上王国”。

  村里流传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公务员在欧洲旅游时带回一幅价值600美元的油画,却发现是大芬村的“行画”,售价只要80元人民币。600美元和80元人民币,大芬油画的生存空间就在这里。

  一些精明的中国经销商意识到了“转手”带来的巨大利润,着手尝试从中分一杯羹。大芬油画公司开始亮相广交会,接到美国、意大利、比利时、土耳其等国的大量“一手”订单,闯出了销售渠道的新路。一位大芬油画商“破釜沉舟”地向迪拜派出了第一支主要由画工组成的销售队伍,采取“面对面”的销售形式在当地开拓行画市场。“当年每个人平均就挣回了四五十万元。大家的眼界一下子打开了。画工的人均年收入也接近1万美元。”

  发展“原创”是大芬“升级”的另一条有效途径。大芬村虽然是“行画”的天下,以艺术为旨归的原创画家如果想走向市场,这里却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来自福建的画家林先生到了大芬村,把风格由写实转为抽象,“从欧美的订单看,现代风格的家庭,喜欢装饰抽象派油画,价格较高。创作跟着市场走,效果不错”。

  “油画兴”带动“百业兴”。在大芬,有一家叫“阳光画材”的绘画用品店,所卖画具一应俱全。该店老板告诉我们,几年前,在大芬油画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他看准绘画原材料的广阔市场需求而开了这家店。如今,已经发展成连锁店,每天光售画布就高达二三千张。

  油画在大芬的扎根成长,催生了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带动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形成。在油画制作与销售之外,画笔、颜料、画框、宣纸等绘画材料店、装裱店也兴盛起来;由油画衍生的国画、版画、漆画等相关产业应运而生;大芬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前来观光旅游购物的人也越来越多。餐饮业、旅游业日见兴旺……目前,大芬已经形成了集生产、交易、培训、旅游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大芬居民由此得到了丰厚的收入。

  心向艺术的原创画家们在大芬村进进出出, “市场化”磨练了“艺术家”。

  以“中国的达芬奇”为艺术追求的画家孙敏,初来大芬时,也一度排斥流水线般产出的低端行画,但几年艺术与市场的双重浸淫后,他寻找到了一条原创与市场之间的通衢大道。“我在画厂接订单,在工作室搞艺术,以行画养原创,两者不混淆,不干扰。”

  在成为最满意的达芬奇之前,他选择先让自己成为最满意的行画商。

  无论是看重大芬成熟的行画销售市场的行画画工,还是把追求自由空间作为目的的原创画家,他们聚集在大芬这里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化现象。它意味着行画画工和画商已经开始正视自己,在其他地方还把临摹原创“卖钱”视为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的时候,大芬已经光明正大地把行画做成了一个每年创下巨额出口纪录的“产业”。

  而油画艺术对于大芬村的影响,在另一个方面也展示出来:村民们注意下一代的培养,几乎每家每户都购买了钢琴、电脑,有的还给孩子设置了专门的画室。在大芬,洗脚上田的村民与富有艺术气质的画工、画师们朝夕相处,逐渐接受了油画这个“洋东西”,学会了欣赏、评价这些“‘洋’春白雪”。

  “如今购画也仅仅是游客来大芬村的目的之一,他们更多的是带着欣赏的心态来大芬村接受艺术的熏陶。”黄江油画艺术广场的画商张建斌说。每天有很多家长带着小孩来大芬村感受艺术的氛围。他们不一定会立即购买油画,但他们会在大芬村内转悠一天,细细品味。这大约就是大芬现象的另一重示范意义:能够在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建构起一座桥梁,使社会文化资源能够为大众所共享。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