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2版:阅读
3  4  
PDF 版
· 中国画论的门径
· 润泽心灵 滴滴香浓
· 以史为鉴 洗尽浮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3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画论的门径
——读《历代中国画论通解》
曹光
  了庐和凌利中合作完成的《历代中国画论通解》是一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历代中国画论中过于抽象和概念化的词目、词句进行词义解释的导引书,为从事中国画艺术学习、创作及理论研究者开启了一条理解上的门径。

  历来作为高雅艺术的中国画,尤其是那些以文人墨客为主体的艺术家们,不仅将艺术创作作为自己一时遣兴的文化游戏而大都没有理论的自觉系统整理,即便偶有些感性经验,也不会去作认真的理性思考,更不会去上升为理论。至多也只是将自己的感受以另一种文化游戏的形式散记于题跋与笔记之中。因此,中国画在理论上严重地存在着不甚系统的历史性缺陷。许多理论词目、词句不是过于专业的概念化,就是过于文人式的抽象玄虚,以致后学者难以传承并发扬光大,从而制约了中国画自身的健康发展。

  《历代中国画论通解》一书便集中了许多最具学术价值且最有影响但往往令人费解的理论词目进行词义解释。按内容分为“历代画论篇”、“气息篇”、“笔性篇”及“论文篇”4大部分。每一部分各收录若干词目,如“历代画论篇”收有东晋顾恺之的“迁想妙得论”,六朝谢赫的“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论”与“骨法用笔论”,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论”,宋代黄休复的“画分四品论”,元代倪瓒的“聊写胸中逸气论”,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等18则。其中,这些词目又按文艺创作之创作思想、创作思维、创作心态、创作行为和创造精神5大要素,以中国画“文化性大于绘画性的特性”的主线作为纲领,分而述之,并佐以相应的历代传世名作予以互证互解。这种形式,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泛泛的词义解释,而是内涵着作者对中国画的深刻领悟与认识之后的精华浓缩,这种解词方式,无疑具有开拓性。

  在“气息篇”中,归纳了“出神入化”、“平淡天真”、“冲淡”、“典雅”、“空灵”、“腴润”等32则的词条解释,同样配以历代相应的符合该词条审美特征的传世名作予以互证。“笔性篇”规纳有“遒劲”、“劲健”、“凝重”、“洗练”、“简骇”等词条12则,亦辅以相应的近现代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予以印证。最后,将一些互有关联的理论如“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气息与笔性”等重要问题,以论文形式详述于“论文篇”中,以期达到由点及面、前后贯通之目的。

  《历代中国画论通解》是第一部对中国画理论作详尽解释、富有学术新意的著作。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