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视点
4  
PDF 版
· “优秀人民艺术家” 能随意加封吗
· 曾宓“嫁女”喜唰唰
· “漫步” 红场老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66件墨宝倾情奉献浙江博物馆
曾宓“嫁女”喜唰唰
  本报杭州讯 记者 蔡树农 3月15日,在杭州西湖美术馆揭幕的简朴而不失典雅的“世纪掇英——中国当代美术名家系列作品特展·曾宓画展”,由于主办方为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厅而吸引众多媒体聚集。当然,新闻的真正亮点在于展品主人翁——曾宓将所展66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捐赠浙江博物馆的举措,震撼了美术界。现场即兴致词的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对曾宓亲近自然、亲近生活、亲近传统的绘画艺术,给予了知音般的热情评价。尤其是他透露曾宓“等待新一轮艺术高潮冲击”的秘密更赢得了一片掌声、笑声。

  曾宓的绘画稳健占据着当代绘画制高点。他严谨的学院理念、开阔的学术域阀、梦幻的民间想象、神奇的笔墨技巧、洒脱的日常观照、丰沛的性情陶冶、自在的艺履环行,都是属于独一无二的“曾宓时空”。在这个闪烁着冷光的蓝色时空里,耳聋言讷深于思,戴鸭舌帽、留鲁迅胡须的曾宓不慌不忙地唱着他的越剧、听着他的古琴、玩着他的古董、磨着他的古墨、运着他的“古气”、画着他的古画。他窃窃私语,与古“幽会”。他从中国古代绵长历史风情的古色古香里,看到了中国画屹立艺林的不败古质。

  曾宓为什么捐画?为什么一口气捐出66件大作?为什么选择“3·15”日子?为什么捐给浙博?为什么捐赠前没丝毫炒作?有了曾宓与没有了曾宓的浙江美术界会发生什么质的变化?……值得探究,但也许永远不会有答案。嗓音低沉的曾宓不会说答案,即使说了也可能是曾宓的答“问”,而非答“案”。有一点倒一目了然,联系曾宓同时捐赠的20件价值不菲的古玩,说明曾宓奉行的是物役于我,而不是我役于物的人生哲学。他的一则画跋传递了消息:“扰于利役,徒为笔墨之所使耳,安足以悟天地之真哉。”江山容我静,名利任人忙;清茶一盏,昨夜星辰。北京某书法篆刻家形容售卖自己的作品叫“嫁女”,每每“忍痛割爱”,依依不舍。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嫁女”应该是指捐赠艺术作品,“公婆”迎娶,亲朋祝贺,花烛摇红,美不胜收!

  “我要嫁女了”,曾宓“嫁女”喜唰唰。

  接受捐赠的浙江省博物馆授予曾宓荣誉馆员称号,象征性颁发奖金30万元。曾宓脸上泛涨喜色,如西湖边盛开的玉兰花。

  省政协副主席梁平波、徐鸿道和杨建新、鲍贤伦、沈才土、张浩、张华胜、蒋建东、郭学焕、刘江、陈浩等一起出席揭幕仪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