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评论
3  4  
PDF 版
· 想起了“水泊梁山”英雄排座次
· 论绘画的观察
· 采茶人不见 开得满山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论绘画的观察
■徐勇
  视觉艺术的一切表现都依赖于观察,观察是我们造型的前提。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它受个人文化修养、知识结构以及个人精神气质等方面的制约。具体到每个人,每个人的不同文化结构与修养也会促使每一个体对于物象的观察带有各自个性化的色彩,从而形成不同特色的画面。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最高形式,艺术家所观察到的自然并不完全与现实自然相吻合。艺术的观察更为艺术家的激情与心灵体验所左右。“艺术家所见到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因为艺术家的感受,能在事物外表下体会内在的真实。”艺术家是能够“看见”的,即是说,通过他与心相映的眼睛深深理解自然的内部。当葛赛尔质问罗丹,为什么罗丹自己在强调服从自然,忠实于自然的情况下,还会用显著、强调、夸张等手法来塑造形体。显然,是罗丹改变了自然。罗丹在回答质问时这样说道:“没有,我没有改变自然。或者不如这样说,即使我改变了,那在当时也不是有意的。感情,影响我的视觉的感情;我提出的自然,是和我抄下来的自然是一样的……”罗丹的这段话对于我们是富于启发的,它揭示了我们创作艺术时的真相,即是个体的富于情怀的观照,一种对于世界充满感情与表现的观照。现代艺术之父塞尚(Cezanne)是在一种排除中介,直接面对自然现象的直观之中,原初自发地实现一种有秩序结构的绘画形式,即物象,即本质。他的绘画主题是真实地观看和表现自然世界。所表现的不是自然中的个别事物,而是自然世界的整全性,这整全性不是事物数量上完全囊括,而是指自然对万事万物的贯通方式,即“一切事物源起显现于它自身的消隐遮蔽之中”的永恒现象。其晚年的艺术观察与创作从“疑惑”变成“静默倾听”。他说“让自然在自己身上自我完成,自己说话”,就这样“任其存在”,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并非总是把真实体现出来,如果真实富于灵气地四处弥漫,并且产生符合一致的效果,如果真实宛若钟声庄严而亲切地播扬在空气之中,这就够了。”他完成的圣维克多山风景画,混沌之中透显秩序,俨然是“寂静中鸣响”的本原世界图像。

  又如中国画的眼光是一种俯瞰宇宙的眼光,它超越了小我的主观地位和眼界,摆脱了这种地位和眼界所产生的远近法,不是去面对具体的自然景物,用冷静对立的态度,对坐描摹,把画境与作者、与观者相对立起来,而是以一种积极参与、主动投入的态度,把自然放置在心中,并以充沛的想象力来重新塑造一个生命力焕发的世界。它貌似主观,实际上却很客观。山水画家宗炳在他的《画山水序》中写道,“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趋灵。……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行媚道而仁者乐。……画像布色,构兹云岭。……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这段话主要的意思是,画家从一定的主观或思想感情出发,去观察自然,接触自然,探索与这主观相契合的自然美,而加以描绘;通过这种借物写心的途径,以实现画中物我为一的境界,从而达到“畅神”的目的;它并非机械地描绘客观景物,而是主观能动地反映它,其中必然会有画家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画家能从外在自然之“有”,来写出画家内在之“灵”。

  在绘画的观察认识上,我们强调从宏观总体的角度对观察进行认识,强调作者主体的体验,强调观察物象的自然状态。在绘画的训练阶段,训练的不仅仅是表现的技巧,更多包含对事物观察能力的训练,包含对观察知识的理解,并在一定高度上做到“心、眼、手”的统一。很多造型的要素往往是我们通过强调观察的方向而进行训练的。对视觉经验的正确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每一种方向都会为我们展示语言风格迥异的画面,并且使我们在一系列的尝试中最终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观看世界的方式,这是学习观察的最终目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