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美育
3  4  
PDF 版
· 呼唤责任感
· 学会用教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学会用教材
□李力加
  《美术报》2006年4月15日第1版以头条新闻的位置,发表了《无锡哪有“瘦西湖”——求疵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文。这篇报道引起了美术教育界的关注。包括普通高中美术教师、美术教育专业研究者,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参加过美术课程标准研制、教材编写成员、教材评审委员等方面人士,都对此有所反应。

  作为《美术报》,能够及时地反馈一线美术教师所提出和反映的教材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发大家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促进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条新闻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作为国家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课本内容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硬伤。从出版物质量标准要求的角度讲,这样的教材实际上属于不合格,是不能进入教材选用和实施的。但问题的出现与发生,肯定是多方面的因素所致,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持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一、正确认识出现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时间到实验区实施的间隔时间比较短,教材编写组在按照美术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要求进行教科书编写的过程中,教材内容上出现一些问题也属于正常现象。但是,这些问题作为传递美术学科知识来说,还是不应该发生的。问题的出现肯定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方面,说明教材的编写者还缺乏对教材质量高度负责的态度,对编写工作的把关不太严谨;另一方面,作为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及各级编审对教材的三审问题还是没有做细致,没有能够及时地发现这些内容的硬伤。比如,《美术报》提出的无锡哪有“瘦西湖”,以及画家凡高的年龄问题等,是比较明显的差错。

  从本次课程改革中教材审查的角度看,一方面,教育部对课程标准教材的审查程序上也需要反思。因为,在每次评审教材时,各位评审专家集中在评审会议上,多套教材一起送审,数量还是比较大的,应该说工作量特别繁重。虽然各位专家已经在评审会召开前的一个月时间就接到教材样本开始审阅,但在评审会议时,把审核出的问题意见送交汇总后,大数量的教材审核意见反馈工作还是非常的繁重,也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疏漏。而涉及教材内容需要修改的问题最关键的处理环节,还是要看各教材编写组在接到教育部审核意见后的修改工作态度;再一个方面,当出现这样的教材修改问题后,及时的解决与处理工作在时间安排上还需要调节。因为,教材审核规定是,每次审核后的教材,在每一版印刷时修改允许调整的内容幅度不能超过20%。

  所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致使部分一线的美术教师在拿到美术教科书的时候,对其内容编排和知识点等方面都有着不同意见的反馈。上述的问题,都是新课程改革中,在教材编写与修订工作中,需要进行及时调整和研究的。但这些问题还是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因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跨越式的发展与成绩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一致公认的。

  二、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实验与教学中,当出现与发现教材中内容方面的问题后,每个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处理措施呢?这涉及到一个基本合格的高中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新课程,以内容系列与模块形式展现于教科书。5个内容系列包括了⑴美术鉴赏;⑵绘画·雕塑;⑶设计·工艺;⑷书法·篆刻;⑸现代媒体艺术。作为“美术鉴赏”这一内容系列,一般情况下是各高中选教材中都要选择的,因为,在课程标准颁布前的高中美术教材基本上是以美术鉴赏的内容为主的,教师们上起课来比较熟悉。

  当发现了《美术》教科书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时,高中美术教师既能够通过一定的渠道提出个人的不同意见反映这些问题,又要以课程的意识对待和处理好这些问题。

  什么叫做课程意识?构成课程的因素中有教师、学生、教材、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地域文化等多方面,教科书是课程中的一个因素。美术教师的教学活动一般应该在已经有的教材内容、教学主题的基础上,重新组织与建构教学,这就需要依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一个新的理念:“不把教材当‘圣经’。”

  所谓的不把教材当“圣经”,并不是不要教材和完全脱离教材,而是美术教师能够在教材提出的教学内容和主题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自主的把握。这样的把握就需要主动地研究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的不足,以努力创新,不把教材当圣经的态度把握好教材,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适合于本地区、本学校的学生群体。

  三、学会用教材

  高中新课程改革,促使教材在编写时特别注重了知识的广度,以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一般课题的题目涉及面比较宏观,教师拿到教材后会感觉到难以把握。而具体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又往往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果任课的美术教师不主动地把教材内容作一些改动的话,上起课来会很空洞。

  但是,教材内容与主题设立上的宏观,恰恰又给高中美术教师留下了自主创作的空间,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己创造性才能的舞台。教师既要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美术教师角色转变为发展目标,设计出适应学生美术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当好“导演”,引导学生去探讨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又能够在教学中顾及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参差不齐的文化水平有意识地进行引导。

  而对于美术课程教学中所反映的教科书问题,是可以引发一次有意义的美术课程学习活动的。例如,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如果发现了自己所使用的教材在编写上出现这样或那样不恰当问题时,美术教师可以按照教育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在备课前就对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提前设计好一个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并引导学生以分组或个人的方式,展开讨论,然后在上课之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利用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查阅有关信息,并提出相对比较完善的修改意见。这样,就能够化问题为教学研究和新的学习方向,还可以通过对教学中出现的美术教科书编写现象的研究,推进普通高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点。实际上,在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中,引导高中学生自主进行教材的编写与组织,这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内容,是美术教师新教学方法的尝试性教学活动,也是将创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实际美术教学中的最好实践。而组织本次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记录和反思性文本,又可以成为这个美术教师美术教学研究的案例。教育观念的变化,可以使高中美术教师通过问题研究获取一举多得的收益。

  李力加 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美术子课题负责人,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艺术》小学常务副主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