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2版:阅读
3  4  
PDF 版
· 新画品
· 中国宫廷御览图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4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画品
■陈绶祥
  历代画品,成百上千,后人习评,浩如烟海。国画指要,不能缺少对于历代国画的基本评判与选择。它既能有助于经典国画的基本解读,也包含由此及彼的对当代国画品评的取舍与实施。

  历代国画品评,多数将历史经典与当代批评较慎重地分别对待,而较少从国画发展的履迹中将经典作品作为品评标志提出,以至于著名画家的经典作品与当代画家的作品受到一致地推崇,甚至将名不见经传的当代作品曲解或吹捧,产生对现实创作的误导。作为国画的经典作品,应该放在文化经典与历史遗存的两个角度来品读,一方面,既要坚信历史的公正与历史品读的详尽;另一方面,也要确立文化认识的恒常与经典规律的永恒。因而在对国画历代经典的品评中,我主张遵循这样的思想方法:史中盛名,必有其实;时过境迁,不掩大德;文以人传,人以文立;新技奇巧,不夺本真;幅不在大,意可立新;文重品格,理义为先;趣法大要,今不碍古;与时俱进,古不非今。

  既然是文化经典之品评,犹如鉴定文物,既要博古通今,又要顺理成章,故我提出一种新的分类原则。古之经典国画,可视为文化遗存之品鉴,分为以下四类:一曰“周鼎宋瓷”品,此犹国之重器,文之雅具;其稀少绝世,影响非凡;二曰“编钟古琴”品,此乃国之礼仪,文之和乐;属品位高古,几同绝响;三曰“简牍鉴符”品,如史之书志,文之印证;虽代不乏贤,然可贵难能;四曰“秦砖汉瓦”品,属史之通鉴,文之普贤;乃平常大道,见证文脉。

  此外,为求要旨,人不复出,画不重选,阅者当求其苦心,了其大要,不以勿选为非。共计六十四作,乃六十四家也。

  回顾八年前,朱新建君与我论古人书画,力求以古鉴今,予曾书一联戏赠,联曰:

  “无三两家七八张书画看好,

  有千百年亿万双眼睛盯着。”

  今视所选,信夫!

  计列如下:(所录人名依常用名、字、号录入,不拘一格;画名亦以常用画名订正。)

  一、 周鼎宋瓷品:

  宋 赵佶 《瑞鹤图》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元 倪瓒 《六君子图》

  明 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

  清 朱耷 《荷花翠鸟图》

  现代 齐白石 《蛙声十里出山泉》

  二、 编钟古琴品: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五代 荆浩 《匡庐图》

  五代 董源 《笼袖骄民图》

  宋 范宽 《谿山行旅图》

  宋 米芾 《春山瑞松图》

  元 郑思肖 《墨兰图》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元 王蒙 《花溪渔隐图》

  明 沈周 《庐山高图》

  明 徐渭 《黄甲图》

  清 石涛 《游华阳山图》

  清 金农 《玉壶春色图》

  三、 简牍鉴符品: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唐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唐 张萱 《捣练图》

  五代 黄荃 《写生珍禽图》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宋 文同 《墨竹图》

  宋 李公麟 《五马图》

  宋 李唐 《采嶶图》

  宋 李迪 《风雨归牧图》

  宋 法常 《鹤图》

  明 文徵明 《东园图》

  明 唐寅 《孟蜀宫伎图》

  明 陈淳 《松石萱花图》

  清 弘仁 《雨余柳色图》

  清 王原祁 《山中早春图》

  清 华嵒 《天山积雪图》

  清 郑板桥 《兰竹石图》

  现代 黄宾虹 《雨中蜀山图》

  四、 秦砖汉瓦品:

  北朝 杨子华 《校书图》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唐 韩滉 《五牛图》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五代 贯休 《罗汉图》

  五代 佚名 《丹枫呦鹿图》

  宋 巨然 《秋山问道图》

  宋 崔白 《双喜图》

  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宋 马远 《对月图》

  宋 夏圭 《西湖柳艇图》

  宋 梁楷 《仙人图》

  金 张瑀 《文姬归汉图》

  元 吴镇 《渔父图》

  元 王冕 《南枝春早图》

  明 戴进 《关山行旅图》

  明 林良 《芦雁图》

  明 吕纪 《残荷鹰鹭图》

  明 仇英 《桃村草堂图》

  明 曾鲸 《张卿子像》

  清 髡残 《苍翠凌天图》

  清 樊圻 《江干风雨图》

  清 梅清 《黄山图》

  清 王翚 《虞山枫林图》

  清 恽寿平 《国香春霁图》

  清 袁江 《观潮图》

  清 虚谷 《松鹤延年图》

  清 吴昌硕 《松梅图》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