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延安市甘泉讯 记者 谢海 本报年初推出的“爱与责任”系列报道,于今又有新的进展。不过,这次报道进展的“方向”已转至革命圣地——延安。
缘于在推进前一段“爱与责任”系列报道过程中,全国各地400多名书画家(部分为爱好者)为江苏省金坛市殷雪梅纪念馆创作捐赠了600余幅书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故而在活动过程中,一些书画家通过来电、来信希望能以此形式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的辍学孩童、困难学生做更多的雪中送炭的工作。而当我们和一些著名的书画家就此进行沟通时,也得到了他们积极的响应。
值得一提的是,延安市甘泉县文联主席刘虎林的一个电话,将我们的一些设想落到了实处。刘虎林在来电中说,看到了“爱与责任”的系列报道,觉得书画家在为社会奉献精神食粮的同时,将“爱与责任”作为己任是新时期的艺术家“德艺双馨”的具体表现。他建议“爱与责任”专栏为延安做一些专题报道。一方面可以让艺术之花绽放西部,让全国各地艺术家了解西部、描绘西部;一方面也可以让社会各界由关注西部人文风情、艺术发展继而促进西部的教育事业和建设。
近日,记者专程飞抵陕北,在延安市甘泉县教育局副局长白俊山和甘泉县文联主席刘虎林等陪同下,实地采访调查了当地的一些学校,并和部分学校的师生进行了座谈。在调研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除市属、县属极个别的学校外,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一些乡村中小学面临着师资、教学资金短缺以及学生因为家庭收入不稳定而上学困难的双重压力。
以甘泉县下寺湾初级中学为例,该校属延安市骨干初中,创建于上世纪30年代,当时红军到达陕北后被命名为列宁小学。可以这样说,该校是记者所调研的学校中,条件较好的一所学校。但记者从下寺湾初级中学校长白曲平处了解到,该校有特困生(孤儿、单亲、重疾且无经济来源,即将辍学学生)18名、贫困生(家庭无固定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学生)126名。此外,近600名在校生就餐时只能在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小食堂吃饭。当记者目睹数百名学生在操场空地就餐场景,问及如果下雨下雪如何办时,一位老师很尴尬地点点头说,也是这样凑合的。而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窑洞要住20个以上的住校学生。上下大通铺不算,墙体因为年久失修,剥落风化严重,实际上早已不宜居住。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除需营造一座能有基本保障住宿安全的学生宿舍楼外,该校现有教学班18个,班均学生58人,而学校仅有一个配备简易的微机室,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在随机采访中,一位操着浓重陕北口音的同学说道,要是能像城里的学生那样,经常上上网就好了。说得很平淡,但意味深长。
下寺湾初级中学向右不远处是毛泽东旧居,还有谢觉哉、董必武等延安五老故居,正前方洛河对面曾是刘志丹、习仲勋的住处。70年前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等在这里亲自部署和指挥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给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建在陕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主席著名的长征总结讲话,就是在甘泉发表的。70年后,淳朴、善良的老区人民没有把那些“资本”转换为资本,他们需要理解,更需要“爱与责任”的关注。
经本报编委会研究,拟定于今年下半年在革命圣地延安举行一次“爱与责任”大型系列艺术活动。其中包括全国书画艺术家捐赠作品展览、书画名家与老区学童结对子等项目。现向全国各地书画艺术家公开征稿(也可以采取直接捐款的形式),所征集作品经过运作所得款项和募集的资金,将专款专用,全部资助革命老区教育事业。
手牵手,心连心,让我们一起用艺术见证历史,见证“爱与责任”。
来稿请寄:浙江省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美术报社“爱与责任”活动组收
邮政编码:310039
电话:0571-85310810、85310363(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