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编辑部:
今天拜读贵报2006年5月6日第20版刊登醤香老范先生《“画不坏”与“好好画”》一文,发现第2段中所引我的言论,并不符合我的本意,而且容易引起误解,需要加以纠正。
我在一些私下场合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想把画画好,结果还是画不好,有的先生只要想画好就能画好,而黄宾虹先生即使想画坏也画不坏。”“书画走向市场,与一般商品不同,不能完全根据市场需要去创作。黄宾虹在上海住了近30年,画卖得并不好;齐白石虽以卖画为生计,但他‘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亦一笑’的话,说明他也不是个肯随人作计的人。正因为他们能耐得住寂寞,不随俗沉浮,所以才达到大器晚成的。”“我喜欢陆俨少先生中年时期的作品,觉得比他晚年的作品更耐看。”这些都只是从某些特定角度所提出的个别性看法,有很大片面性,本来是不该拿来公布的。
我上面的那些话,都是与朋友们交流心得时说的,并不涉及评判大师的问题,因此不可能说出“凡晚年所作不如年轻者都不能称大师”这类话,况且大师也不应该只从晚年段落认定的;我也并不同意“画不坏”就是大师的标准,因为历来习惯于程式化作业的小名家们往往倒属于“画不坏”的类型。
我对“大师”的话题一向兴趣不浓,也无意参与“大师标准”之类的讨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大师的标准,只有大师才真正清楚。以我等之水平而侈谈大师标准,实无异瞎子摸象,会留下许多笑柄的。10多年前,我在平湖陆维钊艺术院奠基典礼上说过:“意识到自己大师地位的人,不会是真正的大师”,这句话,我至今犹自以为是。倘果有大师之材在,眼下一定生活在人们不易发现的地方,热闹的游泳池,不会是大师展示身手的场合。
醤香老范先生引用我的言论,应该不是他自己耳闻,而是经人传播的,既经口口相传,鲁鱼之讹,实亦难免。但我想提个建议:今后指名道姓地引用他人的日常谈论并公诸传媒,无论引用者或媒体,最好能与发言方核实一下并征求同意后进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打扰之处,敬请各方鉴谅。
金鉴才 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