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9版:书法周刊
3  4  
PDF 版
· 消息树(9则)
· 本山大叔,书法也“大叔”
· 郑州“地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河南代表书家周俊杰、李刚田 书法展在河南博物院隆重展出
郑州“地震”
  本报郑州讯 记者 蔡树农 从“常熟‘起义’到郑州‘地震’……”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在“河南代表书家周俊杰、李刚田书法展座谈会”总结性发言时一番轻松诙谐的开场白,把略显严肃的座谈会气氛调和了许多。张海在讲话中认为,周俊杰、李刚田当之无愧为河南代表书家,他们的发展呈金字塔型,底盘做得很大,深厚的文化修养使他们在书法篆刻创作、理论,甚至写作方面能够多栖并举,他们的这次展览的确是一次“地震”,必将引发新的一波波“余震”,因为代表书家的推出是系列性的,所以就不会是一、二次,而是连续的一个过程。再有,提代表性书家,也是为了避免“中原书风”、“河南现象”口号可能产生的歧见,着重书家的个体个性创造,让多元成为真正的现实景观。张海同时指出,周俊杰、李刚田的生活经历并不一帆风顺,他们的付出与他们的所得不完全对称,但他们能正确处理功利关系,坚持以创作学术为龙头,在近20年的中国书坛不断作出他们创造性的贡献,赢得书坛的尊重与称誉。

  此前,陈洪武、宋华平、吴振锋、姜寿田、兰干武等均作了言简意赅的评述。座谈会由李强主持。

  在我印象中,周俊杰、李刚田一直是两个从人的个性到艺术风格截然相反的艺术家。周俊杰感性,书法作品像青铜器,铿锵有力;他的书法理论则充满“金芒果”的味道,尤其针对王镛“流行书风”的厮杀,一时蔚为壮观,尽管其中暴露出他们性格上的弱点,但正是真率的野蛮,才使大家记住两块“疯狂的石头”碰撞闪现的灿烂的火花,打破了书法批评一片唯唯诺诺的庸俗客套,虽无胜负,却精彩纷呈。我觉得书法界一旦缺少周俊杰一样的“十面埋伏”,会变得清汤光水,没有一点嚼头。李刚田理性,书法作品像玉器,温润坚实,也像琴瑟和鸣,韵味悠长。哲学家、北大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长楼宇烈教授认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并不是为了获得大范围的喝彩。它的首要功能并不是提供给别人当商品,并不是表演的艺术,主要是自我心声的表达,是知音之间情感的交流。诚如罗丹所说,艺术就是感情。”读此隽语,再去品读李刚田的书法作品,是否觉得如听《流水》、《渔樵问答》、《神人畅》、《普庵咒》般的享受?李刚田的所长似乎是人们熟知的篆刻,但他的文艺随笔即使置诸当代一流散文作家仍能“旁逸斜出”,惜乎其书法代表作品代表性欠强。

  漫步展厅,周李两位的书法作品以一种静气、大气、文气的沉郁古穆震撼着观众的视觉与心灵,他们的书法作品“在展厅中表现出很大的风格差异”,却奇怪地“在风格与形式的对比中相互衬托、相映成趣,使展品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是炎炎盛夏醇洌的甘霖,是一样葫芦两样描、十年汗血俨长城的“甲骨文”,“在从容自然中折射出书法中传承文化的厚度”。外向的周俊杰时时不忘用细腻之笔传达“浓情蜜意”,而安详的李刚田往往会点亮幽默燃烧冰清的线条。他们“7·29”河南博物院的联袂书法演绎,标志着上世纪80年代中期河南“墨海弄潮”(首展)掀舞的“海啸”又带来了一次强烈的“郑州地震”,是“张海时代”的延伸。他们于人山人海中手把红旗旗不湿的“现场直播”,是以张海为首的河南书坛“铁三角”的最佳形象代言,从历史层面上而论,他们的特定时期的特定成功也许会使后来的河南书法人很难逾越;还是从历史层面上而论,河南书家的集体努力所创造的河南奇迹,足以触动江浙书法人的神经,至少江浙书法人已经知道挟碑学之胜又吃苦耐劳的河南人是“惹不起”的。

  “任何脱离生命以后的技术训练都是没有大前途的,他可能一时成功,但不能为这块土地长久地接受。”余秋雨呵斥央视青歌赛民族唱法参赛选手低素质绝非一时冲动,那么书法界应该如何警惕“随风而逝”的“参赛选手”?建议“参赛选手”去看看周俊杰、李刚田的书法展览,去看看他俩是怎样把“思想老虎”与“艺术肉体”合和在一起的。

  链 接

  7月29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主办,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承办的河南代表书家周俊杰李刚田书法展在河南博物院隆重推出了,这是为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提出的关于建设河南文化强省、努力推出优秀艺术人才和名家指示精神的具体措施之一。参加这次展览开幕式的有河南省四套班子领导及2000余观众。

  在当代书法复兴的大潮中,河南书法立足于深厚的中原文化沃土,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跨进了全国书法大省的行列,涌现出一批优秀书法人才,其中周俊杰、李刚田等即为20世纪70年代脱颖而出的优秀代表书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