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又叫捏面人,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民间艺术,在我国流传很广,由于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差异,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面塑艺术,或粗犷、或精巧,有的造型夸张、色彩艳丽,有的工整细腻、色彩淡雅,有的地方面塑还有很多民俗用途,有着浓郁的民俗气息……
南通地处江海交汇之处,滨江临海,民风淳朴而文化积淀厚重,孕育出具有浓郁江海风情的民间工艺品,如闻名于世的“南通风筝”、“蓝印花布”、“扎染”、“红木雕刻”等。面塑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南通面塑不断从泥塑、雕刻、年画等艺术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渐渐地从造型粗陋、色调“火气”的民间棒棒面人,发展到现在成为能登堂入室、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形成了细腻传神、色彩淡雅的艺术风格。
南通面塑的制作方法是将面粉和糯米粉按3∶1的比例和好,加进适量甘油和防腐剂(用于防腐、防裂)然后蒸熟,使用时按需要揉进各种颜料,工具只是简单的塑刀、小剪刀、小梳子等,制作时全凭手工捏制而成。由于面塑体积小巧,材料易风干,制作时必须一气呵成,不易反复修改。在制作前需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服装、色调都要打好腹稿,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要能体现作品里人物的典型性格,将人物瞬间的动人情态塑制出来,这就需要面塑艺人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造型能力。
南通面塑在追求人物形体结构准确的同时,更注重塑造人物的“神”与“趣”,力争使作品传神和充满情趣,如塑:“济公”,通过歪嘴斜视、仰面大笑的表情和佯作癫狂的动作,夸张地表现了济公诙谐幽默、扶贫济世的形象。“钟馗”则通过圆睁的双目,坚起的剑眉,拉紧的脸部肌肉和奋力张开大嘴,表现出钟馗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性格。
南通面塑的题材内容一般有历史人物、神话人物、民族风情等,如悠闲垂钓的渔翁、孤傲淡泊的文人高士、清纯秀雅的少女等。作品以抒情的小品为主,一般三两个人物为一组,少有人物众多的恢弘巨制。作品高度一般在5—10厘米左右,可摆在案头、书架上欣赏,长期收藏不霉不裂。
南通面塑风格比较接近“泥人张”彩塑,以写实为主,结构比例准确,人物表情生动,衣服飘逸,动感很强,普普通通的面团在面塑艺人手里有了凝眸欲语的生命。但愿面塑艺人们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这灵动逗趣的小面人走出南通,向世界展示他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