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苏州讯 记者 谢海 10月6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人间天堂、在凝聚深厚文化底蕴的苏州,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江苏省省长梁保华,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建筑大师贝聿铭,法国总理夫人玛丽·洛尔德维尔潘和孙志军、张桃林、龚心瀚、吕章申、张柏等佳宾以及英、法、德、日、卢等国驻华大使等500余人相聚苏州,共同见证由贝聿铭担纲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
孙家正宣读了温家宝总理向贝聿铭先生发来的贺信。温家宝总理在信中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竣工开馆表示祝贺。
苏州博物馆新馆主展区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等四个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系列常设展览。新馆文物展示面积3600平方米,共有各具特色的大小展厅32间,历代佳作和精品超过1100件(组)。开馆庆典期间,展出了从辽宁省博物馆特意借调来的清代徐扬长卷巨作《姑苏繁华图》,这是它247年后首次回到故乡与观众见面。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当代中国在国际间影响深远的赵无极、蔡国强、徐冰三人各自的个展也同时亮相,为新馆和老贝捧场。
被誉为贝聿铭“封刀之作”的苏州博物馆新馆,紧邻拙政园、狮子林等名胜,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是这座建筑的最大特点。它既在苏州古城以独特性、唯一性深深打上贝氏的印记,又与周边传统民居浑然一体,被90高龄的贝老亲切称为“小女儿”,十分宠爱。贝老对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不仅亲自担纲设计,还不顾90高龄五次亲临现场指导。记者了解到,直到9月28日,贝老再一次出现在新馆时,还精心为“小女儿嫁前做最后打扮”。大到整体创意,小到工作人员的名片、水池里金鱼的颜色等等都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要求,一一过问,力求完美。
开馆的日期是贝聿铭亲自定下的,挑选在中秋佳节,取意“团圆”。贝聿铭从苏州走向世界,最后的一件作品又在苏州,是一个大团圆。据悉,贝聿铭自接手苏州博物馆新馆后,没有再接过新项目。他的力作——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面临改造,即使对于这个著名的作品,贝老也称自己力不从心了,可见苏州博物馆新馆在他心中的地位。在中秋节开馆的当日,贝老邀请了国际国内上百位朋友出席,完成人生的团圆。
贝聿铭说:“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是我50多年建筑设计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挑战。”昔日,贝聿铭设计肯尼迪图书馆,他标新立异;在卢浮宫前建造玻璃“金字塔”,他惊世骇俗;而德国历史博物馆,他以现代几何图形传达视觉;香港特区的中国银行,他用中国玄学解决问题……他的作品、那些被称为现代主义的建筑经典屡屡超越自己的极限,改变着城市的精神。然而,今天的贝聿铭把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视作职业生涯最大的挑战。一个成长在中国、生活在西方的艺术家,在所有的中国建筑师都在向西方看齐的时代,致力于为中国发展一套自己的建筑语言,一个90高龄的长者,一个顶级的艺术大师,在他的故乡用毕生的才华为苏州、为中国写下了触目动情的篇章。
贝聿铭艺术简介
1917年出生于广东,在香港、苏州、上海等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及少年时光。17岁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38岁创立贝氏建筑师事务所。他的代表性设计作品包括像美国国家艺术馆的东楼、约翰·肯尼迪图书馆、法国卢浮宫扩建工程、德国柏林历史博物馆、日本美秀博物馆、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等在内的100余项大型建筑。曾9次获美国建筑师学会设计奖及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日本帝赏奖和普利兹建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