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视点
3  4  
PDF 版
· 莫朴与沈尧伊
· 市场在“吆喝”中迷失方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市场在“吆喝”中迷失方向
□周矩敏
  当代吴门画家作品的生存状态,被当地媒体抖出后被社会所关注。王渊清先生撰文对当代吴门画家作品为何只卖出“白菜”价作了评析(详见9月16日本报第4版《也谈当今吴门画家只卖“白菜”价》),尽管是一家之言,但是,由于出自当地画家之口,其“真实”性被提前强化了。

  从表象看,这是一场对地域文化生存状态的反省,但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却带有普遍性。许多文化价值观,在非文化性质的运作中失去了方向,“剪不断,理还乱”。比如同一层面的作品,因为地域差异而人为地被分成“地方价”和“国家价”。地方名流的作品卖不过北京二、三流画家的作品。依行政辖区作为“梁山排位”的直接结果是:大量地方画家“北漂”进京,一夜之间由地方跃入中央,竟然价格看涨。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向中心移民本是情有可原的事,但问题是: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其文化的附加值,需要依赖迁移行为去体现,那么这种伪价值是否会造成文化人本身心理上的失衡呢?地域决定地位,地位决定价位。这种现象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被夸大利用。江苏画院在1959年筹建时,力邀苏州的张辛稼、费新我,无锡的秦古柳、钱松嵒加入。后来费新我、钱松嵒去了,张辛稼、秦古柳未去。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因为地域不同而造成利益上的差距,他们在画坛仍享有应有的地位和名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市场的势利,同一层面的作品才被人为地分“白菜价”与“白玉价”。当时陆俨少见到苏州吴羊木的山水作品,赞不绝口,欣佩不已,并亲自登门拜访切磋画艺。吴老蛰居书斋,深居简出,虽技艺与陆老不分伯仲,但影响远不及陆老广远。画价只能同质不同价了。

  苏州传统的人文精神造就了内敛不擅张扬的群体性格。这本是值得颂扬的中国文人质清品高的优点。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时今显然落伍了。拒绝现时传媒的介入,无疑是患了“自闭症”。苏州人不擅“吆喝”,并不等于不“吆喝”。对吆喝分寸的把握,苏州人是十分敏感的。“七分活三分吆喝”成了某种君子约定。足量吆喝反倒觉得不好意思,有失绅士风度。当然,苏州也不是游离全国的“世外桃源”,当文化品质与价值比出现无序状态时,群体式的绅士风度同样面临涣散的挑战。许多人进京加入“北漂族”,也有人“孔雀东南飞”去了邻近的杭州。

  吴门在明代作为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曾汇集天下之大贤,如今在全国又是怎样一种地位呢?

  目前苏州有中国美协会员80人(超过有些省份的总量),国展中金、银、铜奖都获得过。而每次参加国展,除省直单位外,苏州在江苏都是名列前茅,理论上讲苏州绝不乏国家级人才。而放眼客观现状则可知,国务院、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等中央重要场所中,都有苏州画家的作品。一个是国家标准,一个是民间认知度和综合实力,带着这两方面的客观成绩,吴门画家在全国不能不说举足轻重吧!

  既然有实力,就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但奇怪:苏州就是没出现画家“暴发户”。而全国各地时有所闻当代画家每平方尺价格动辄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个别青年画家一年能赚上千万元。市场彻底看不懂了!如果自省找原因,无论从国展水平或者民间认知度,苏州都具有足够的自信。说市价不高、责怪作品固守传统缺乏新意、不下生活没有生气等,是没有说服力的。传统与生活不是根本的对立面。画家表现什么,是极端的个人行为,可以表现当代生活,也可以弘扬传统。画,不以题材相轻,画只有好与坏之分。画家画画除了研究绘画本质语言外,更应该根据自身的天资能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传统好,写实也好,适合自己就行。自己就是生活的一分子,你想不透出现时生活的痕迹也难。

  当今是缺少权威的时代。对不切实际的吆喝失去了判断力,社会道德标准就容易在“忽悠”中失去公信力。市场价格在暴涨暴跌中沉浮也是必然结果。

  当文化被市场置于法律的空白处运作时,一场集体“造神”运动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现在腕们梁山排位靠的一是权力;二是会吆喝。据说有些艺术市场盛行名片效应。一张小小的名片正反印满了,再加个折页,也真有被“忽悠”当真的人。一级美术师、院长、主席成了喊价的依据。书画交易不再讲究品质,而是以官论价,卖的就是官价。唯权为是,唯利是图,那文化现象就成了社会问题。最典型的有:

  一、漫天吆喝。我有位朋友无权无势,但是胆比艺大。凡是有人看的杂志,凡是有人知的传媒,他都不放过。前几年赚下的钱,全往宣传包装上砸,只求混个眼熟,几年下来初显成果。

  二、跻进名人圈。别看中国这么大,可圈可点的大腕就这一拨。只要有他们参与的采风、笔会活动,你就挤进去,混上几次被大家记住了,你也沾上名气了。

  三、拜师入门。名师办的高研班,一定要参加。入得师门你就成功了一半。学些啥倒不必计较,要紧的是同宗同门的师弟兄,在名师麾下组成了一股强势,既得天下又得利。

  四、依重权贵。自知技艺一般,也不指望在道上出名,扬长避短走官道,依仗权势“曲线救国”,尽量结识高官。然后,以无偿为代价,为重要活动场所画画,使其行为博取官员的信赖。利用官员的善意再转荐给其他同僚。由上而下,拿着鸡毛当令箭,去“忽悠”地方官员,“废纸”换银子。

  艺术品走向市场自古有之,关键是需要建立一个有序的游戏规则、有效的评估体系。重建社会公信力是画家本人与合作者(画廊、拍卖行、传媒等)应共同遵守的约定。有必要强调经纪人制度,使画家从直面市场的尴尬中解脱出来,重新回归到无欲的创作状态中去。高、精、尖作品永远属于象牙塔尖,它是小众文化,理应成为拍卖行主打拍品。只有塔基层面的艺术才有可能成为大众享受的“文化产业”。仰面塔尖依次吆喝,还艺术品质一个真相,还市场一个干净。当文化精神转化成市场习惯时,民族文化的自信力,就会自觉建立起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