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视点
3  4  
PDF 版
· 苏博新馆话师友
· 和谐之恋
· 和谐之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苏博新馆话师友
与贝聿铭、赵无极一席谈
□杜璞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2006年的10月6日,对于苏州,以及苏州源远流长的吴文化都是有重大意义的一天——苏州博物馆新馆举行开馆剪彩仪式,我也应邀出席了本次的吴中盛会。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亲自担纲设计的。贝老不顾高龄、不辞劳苦,先后5次来苏州考察。历经五载,是精益求精、精心斟酌的心血凝铸。贝老所营造的新馆,用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导阮仪三的话说,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苏州特色又有现代建筑的技巧。

  被邀出席的嘉宾中除了贝老亲朋好友外,还有画坛的前辈赵无极。对于两位前辈,我早就是高山仰止、神交已久了,只是无缘当面聆听教诲。本次机缘,有幸坐在一个桌上和前辈一同谈艺论道,不管是在剪彩仪式上还是在晚宴上,两位先生与后学侃侃而谈、平易近人的言情神貌,让我难以忘怀。

  贝老说,“(苏州博物馆新馆)是我最尽心的一项工程,你们说是‘小女儿’,说得很对。因为我15岁离开苏州,17岁离开中国,和苏州有70年没碰面了。所以这次回来做一点工作,是给苏州人民用的,我心里很感动,我希望她成功。你们都要去看看她,好好地看看,然后回来给我一些建议。”

  当我问及超越与创新这个弥久而常新的话题时,他说:“(苏州博物馆新馆)和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都是不能比的。以前的那种造园方法,古人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难以超越,所以不能不创新。当然,创新的路很多就是在实践,但实践要走的路,是非常难的。”

  赵无极和贝聿铭,两位大师之间半个世纪的友谊,是享誉全球艺坛的佳话。在新加坡的RafflesCity建筑和北京的香山饭店,两人有过成功的合作。赵无极的作品被陈设在贝聿铭设计的建筑内,建筑大师和绘画大师的作品珠联璧合。如今,在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中,两位大师的作品又一次结合在一起。更让我激动的是他们就在我的面前。赵无极这次在新馆共展出一件油画作品《汉庙》,一组屏风和16幅水墨画作品组成《黑白梦》以及一本和法国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合作的画册。赵无极的法国助手这样解释他独创的“抒情抽象派”绘画,以东方传统为根基的抽象绘画,使得中西艺术在精神上交融。

  在和两位先生的谈话中得知,其实笔者还与赵先生有些渊源呢?这要从南艺老师沈行工说起。也就是在1997年我在南京艺术学院沈老师的油画班学习油画,艺术之路漫长而遥远,不仅需要天赋,还有自己后天刻苦。当时自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迷茫过、徘徊过、犹豫过。于是一个师兄提醒我去找沈老师的老师——苏天赐,江苏油画界的泰斗。苏老人很随和,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上,自己暗自庆幸,幸亏有苏老的多次不遗余力的指导和鼓励,使我在艺术的道路上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2003年我在苏州美术馆办画展,苏老听说了,立即写下“元气充盈,前景无限”八个大字,给我以莫大的鼓舞。苏老和赵无极是同门,这样算来赵老也算是我的师爷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位师爷级的长者竟和我这个做徒孙的话起了家常。当我告之苏天赐在不久前的8月25日已驾鹤仙游时,两位长者唏嘘不已。

  在谈话期间,贝老指着我的一幅画说:“这个好,一笔下来,一气呵成,刚健有力,有中国画的意趣,非常难得呀。”他接着说:“我这次邀请赵无极来,他85岁了,是世界上很著名的画家。我自己去他家里,让他把所有的画都拿出来,我一张一张地看,我想要和苏州博物馆的风格相协调,要合适,所以我自己来选。你可以去仔细看看,协调是多么的重要。”

  贝老是世界级的建筑设计大师,他话中的内涵是我这个后学用言语难以表述的。

  走在华灯初上的苏州街道上,回首看到远处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融在夜色之中,在不张扬也不炫目的前方有贝聿铭和赵无极作品中特有的东方韵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