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1版:群艺
3  4  
PDF 版
· 思虎与画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思虎与画虎
□刘玉泉
  从古至今人们都爱虎,虎画也成为传统的画种之一。但古代的动物画家崇尚传神,对动物的解剖结构未能充分认识,以至于画出来的姿态缺少变化,动态生硬,主要是当时缺乏观虎的条件,现代许多画虎名家,在造型、解剖和技法方面已大大地超越了前人,补充了前人的不足。如现代画虎名家张善子为画虎,一生亲自饲养二虎,长年为伴,日夕观察其习性。

  名家画虎,技法各异,有工笔、写意、工写结合画法,笔者常以工写兼之造虎,颇能曲尽其雅俗共赏之效果。工写造虎大体可分7个程序:1、勾形皴斑;2、渲染阴凹;3、随虎设色;4、浓墨勾斑;5、起用白粉;6、丝画毛丛;7、眼眉须鼻。

  勾形皴斑。用硬柔适度的加健大白云笔,在生皮宣纸上用淡墨勾好虎的大体轮廓之后,继用干、湿、浓、淡、虚实相济的长短粗细线条勾勒出虎的体态动势,紧紧抓住虎的大结构;头颈部、躯干部和最灵活的尾部,皴出虎的斑纹。接着认真、仔细地勾画出虎的面部表情,口形的张合、鼻的皱缩、眼的顾盼及耳朵的三方位变化。

  渲染阴凹。据虎的结构,渲染出阴凹部分而形成体感。特别是头部的眼睛、鼻子因喧啸而形成的皱缩形状。口腔及喉部要从淡到浓,迭次染之。染时用淡墨或淡墨中加入少许赭石渲染。

  随虎设色。因虎的品种不同,虎的颜色是随季节变化而橙黄深浅各殊。通常画虎设色以藤黄4份、赭石4份和朱砂2份加水调匀至清稠状即可。在染色之前先用清水把虎的白色毛区部分(眉间、耳朵、吻部、上下颌、腮颊两边的白毛处、胸腹、四肢内侧、脚趾、尾端的三分之一处)打湿,然后顺着额、鼻、面、颈、背腹、四肢外侧、臀、尾笔笔相衔接,用调好的虎身之颜色顺此染之,运笔方向依顺着虎之动势、结构,尾部颜色越向基部越淡,背部不染满,这对表现虎的体感大有好处。再用染色之笔蘸一些刚才画虎之色,略加少许藤黄饱和清水,把已染在虎身上的颜色与打湿清水的白色毛区部分糅合均匀,使之浑然一体,且把刚才未染满之背部空留之处,用此淡色染满。

  浓墨勾斑。用略秃锋狼毫笔蘸浓墨,沿着已皴好的斑纹笔痕,用中锋复写填皴之,浓墨勾皴运笔时应有虚实长短、轻重、急缓的变化。此外,在腮颊两侧的白毛处,胸腹、尾端处应用不同程度的淡墨写之,这对表现虎毛质感有好处。此时墨色已交融,再用清水打湿白色毛区,用浓墨复写白色毛区的斑纹。

  起用白粉。在清水打湿的白色毛区部分,先用稀释后的白粉染满湿处,继用浓白粉细细丝画出白毛的感觉来,用秃狼毫笔蘸白粉破锋写之,顺着白毛丛的长向写出,白粉有先淡后浓之分,自有松散丛毛的质感。

  丝画虎体毛丛。顺着结构,掌握好皮张毛丛的长向,骨骼起伏凹凸、阴阳虚实,用画虎之色加墨少许,用秃锋狼毫笔破锋而层层交叉丝剔画出,须整而不齐、疏密相间,活而不乱,紧随结构,着重虚实。背脊、肩胛、颈项、四肢加重层次,虚处则意到笔不到,随意淡写。

  虎的眼睛、鼻孔、胡须、眉毛、口腔的着色应备加小心。眼的着色,用藤黄加入少许白粉染眼内部,内眼角点用少许橙黄,外眼角用少许墨绿点染,使藤黄与之渗润,中间淡黄部分更显明亮,使之目光炯炯。黑眼珠中间留空白小点,此为亮光,传神之光。鼻的着色,用朱砂加少许胭脂染鼻孔暗部,朱砂加少许白色染鼻孔外部,留出受光部。口腔、舌可用曙红加朱砂染之,与鼻子形成冷热对比。虎须在上颌黑色点痕上用浓白粉勾画三四排,一与四两排须短,中间两排应长些,用笔须健苍肯定,着笔有力。虎须最长与虎身宽成正比,眉毛则用浓白粉勾之。按以上程序画成之虎,还须细心收拾整理,才能颇尽美善,雅俗共赏。

  要塑造一个生机勃发栩栩如生的老虎形象,须从观察、写生、摄影、搜集资料着手,运用解剖知识和动物运动规律,来研究虎的身体结构,并藉用模型,模拟动物的活动解决高难动作和透视关系,熟悉虎的习性,力求达到造型、动态准确。在刻画虎的威严、勇武的同时,虎作为艺术形象已是拟人化,其情感、意境,皆乃作者形象思维之反映,并非虎之自然属性,才能体现出时代的精神,民族的特色,自己的风格。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