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7版:画家
3  4  
PDF 版
· 寻根之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寻根之旅
关于“伏羲神韵——走进西部·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杨惠东
  何为“西部”?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平沙莽莽;是西风烈烈;“一川碎石大如斗”;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恢弘、雄浑、博大、浩瀚但不免贫瘠与荒凉、落后。然而,这一切远非西部山川的全部,曾几何时,此处气候温润,水草丰茂,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它还是世界几大不同文化交汇的焦点,因此,悠久的西部文化就显示出其无限的丰富性和强大的生命延续力。事实上,从纪元之始直至隋唐,西部一直是中国文化重心所在,由于过度开发导致的荒漠化和长安政府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开拓,中国经济、文化中心逐渐东移,到宋代,东部文化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主体文化,而西部则日益边缘化。

  “伏羲神韵——走进西部·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的展出地天水,置郡于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但此地的大地湾一期文化可上溯至8300年前,更为重要的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类初祖伏羲即诞生于此。《易·系辞》谓:“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傍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由此,中华文明开始其历史进程。此次参展的十位画家走进西部,无疑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

  当下中国画的繁荣有目共睹,但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深刻的危机。首先,是文化信仰的危机,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样化的矛盾,在学术界早已争论不休,面对势不可当的西方文化,如何保持中国画的独立品格,维护文化身份,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特别是在西方现代艺术思潮逐渐侵蚀中国画的领域,长期以来被奉若神明的东西正一个个被破坏之时,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其次,远在六朝时期中国画自觉与成熟之始,即存在着“士体”与“匠体”之别,雅俗之辨,长期以来,二者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中国画的健康发展,明清文人笔墨是否代表着中国画传统的全部,还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和时间上的正本清源,以更多地回归绘画本体,重现汉唐、宋艺术的沉雄博大、气度堂皇。最后,无限繁荣的艺术市场存在着太多的诱惑,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也使齐白石、黄宾虹式的衰年变法、大器晚成在当下成为不可能。画道,寂寞之道也。平静良好的心态对于每一位欲有所成的画家都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重新把目光投向西部,上溯至中国文化的源头,潜心探索中国文化的本质意义,体味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为嫌诗少幽燕意,故向冰天跃马行”,西部的高山大水,烈日长风对这些来自东部地区的画家也是一次心胸的拓展与荡涤。

  在另一方面,由全球化引发的世界各种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使西部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条件下,如何打破西部文化的封闭性、保守性,发挥和保持西部文化的本土性、民族性,成为促进西部文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此次展览交流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伏羲神韵——走进西部·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的意义正在于兹。

  (本文作者系国画家杂志执行主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