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展事
3  4  
PDF 版
· 耄耋之年著新书
· 剪纸漫吟
· 美术史家的《剪纸诗话》
· 老教授成为“剪纸乡”的主人
· 弘扬民族文化 光彩民间艺术
(代编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史家的《剪纸诗话》
■陈存千
  美术史论家王伯敏,是画家,又是诗人。他有《柏闽诗选》出版,他那《论画二十首》,在美术界广为流传。他的诗,诗人夏承焘评其为“稳健生趣,质而不俚”。

  近年,他居桐庐大奇山。桐庐是“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尽管他的年事已高,但他在山清水秀的清美之处,不辞劳累,不分白昼,花了两年时间,写出了一部《中国民间剪纸史》。当将这本史书脱稿后,老人乘兴,在3个月内,又写出了60首《剪纸诗漫吟》。然后,又对每首诗写了“诗话”。据他自己说,“无非补诗意之不足”。并将该书名之为《剪纸诗话》。

  《诗话》分七节:一、古代剪纸;二、民俗剪纸;三、地方剪纸;四、剪纸家;五、国外剪纸;六、剪纸论说;七、其他。全书计近20万字,并加大量插图,可谓“图文并茂”。

  在历史上,有题画诗百首,有论书诗百首,也有论印诗百首,又有咏年画20首等。我还未闻有专咏剪纸的诗在二三十首以上的。诗人艾青、郭沫若等,都有题剪纸的诗。这些,当然都很有价值。但是,还没有如王伯敏先生在数月内,先后写出60首的。此外,他为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北朝剪纸,以及温岭的“海洋剪纸”专门写了长诗。我对他说:“你老真是诗兴大发了。”他回答:“无非读书余事而已。”

  剪纸,是一朵根植于民间而具有泥土香味的花。过去有人评论,认为剪纸是民间的东西,不登大雅之堂。王老先生这位诗人,偏偏从“不登大雅”处而歌之。换言之,王老先生是据这些民间美术的特性而吟诗的。譬如他写《二土家》:

  “枣树横塘二土家,一家棚下剪墙花。

  墙花剪送龙冬堡,又见三姑剪跳蛙。”

  笔墨轻松地勾描出这个村庄对剪纸很活跃。试想,这个村庄还“土俗”吗?这个村庄,竟是到处呈现出文化味道。又如,他描写的乡村姑娘剪了“花样”,上街去出卖,充分反映诗人对民间这些既是文化,又是商业的活动的尽情赞美,诗中写道:

  “细剪鱼儿与睡莲,初三市日上街前。

  摊头摆出千般巧,顾客爱它不论钱。”

  这既是里巷的趣闻写话,诗也像一件剪纸小品。在“剪纸论说”中,如“遗貌取神”,“纸薄情厚”,既是好诗,又是有意义而有趣的诗话。他对“地方剪纸”,也都写出了各地剪纸的特色。

  这本“诗话”,不但让人们欣赏诗作的美意,其中还对剪纸研究,提供了不少宝贵的学术资料。更让人大开眼界的是,当你闲来跟着王老先生吟诗读诗话时,你也许会忍不住拿起剪刀,剪几只小鸡、几朵小花,以显示羡慕剪纸艺术之心。哈哈,你不知不觉地被王老先生感染而爱上剪纸艺术这朵具有泥土香味的鲜花了。

  (作者系浙江教育报编审)

  美术史家的《剪纸诗话》

  ■陈存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