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术高考招生试题虽然有些变化,但基本上还是“重技能”大于“重思维”,这使中等美术教学思路始终未能跳出“死胡同”。不知多少学钢琴的学生恨不得把钢琴砸了,原因是片面的技能训练扼杀了学生们的灵性。
我曾多次与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宋老师交流对现行中等美术教育现状的看法,我们一致认为中等美术教学应“兴趣教学先于技能教学,思维训练先于表现训练”。
在全国蓬勃发展的高中美术特色学校(班)已经形成规模,原因首先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大批量的美术设计人才;其次是大学美术类专业的扩招和发展带动了部分学校或部分学生走向美术之路。
在中等美术教学中,基本还是采用20世纪70、80年代的美术教学方法,高中三年除去文化课的学习,素描比重最大,其次是彩画、设计,在美术学习方面再没有其他内容,国画、书法不在教学范围内,而有意义的美术动手活动则少之更少;高考的指挥棒左右了教学,使中等美术教育走在一条狭窄的道路上。
考美术类院校的学生在技能方面,已画得“太好”了,画得“太过”了,走得“太远”了。由于画得“太好”了,势必牵扯学生的太多精力,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侵占了学生获取其他知识的时间和权利:学生在技能上争高低,从而忽视了思维的训练及个性的保留和发展。
我们要问,什么是基本功?难道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为什么摒弃中国画、书法?中国画、书法对设计师的创作思路难道没有影响?为什么学美术的学生不学数学?不学数学能创新吗?在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比英语在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更大。当你居高临下,俯视这一切的时候,你会发现“路走错了”。厚积薄发,“厚积”不是积累单一技能(单纯的绘画基础),积累的是人的立体化知识结构。在基础学习中影响人发展的不是深度而是宽度,而现在是学生绘画技能这单一的思维深度走得太远了,势必影响到思维宽度的拓展。
从事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教师们该思考这些问题,该有一定的责任感来革命一下了。
某美院在1994年正式组建艺术设计专业时,就从国外引进了一批专家教授,他们在教学、招生的思路上运用的理念与时俱进,像一股强劲之风冲击着现行的美术教育体制,他们没有左顾右盼,从生源选拔到最终的课程设置都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拿考入A美院和考入B美院的学生来比较,考入A美院的学生都是绘画技能(基本功)前几名的学生,而考入B美院的学生中有绘画技能优秀的,也有中等甚至差一些的。这说明一个问题,A美院选拔学生只在绘画技能最好的范围内选拔,而B美院则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拔学生。B美院在选拔过程中,不仅仅在小部分技能好的学生中选拔,还注重在思想比较活跃、个性和自信意识比较强的学生中选拔,
A美院的试题与B美院的试题大相径庭,思考的角度也不一样。A美院考题是多年不变的人物头像写生和静物写生,只是在设计内容上进行“整合”。从题型上看,考察学生的技能性大于考察学生的创造性。而从B美院设计考题——“克隆”、“人与天空”——的思路来看高等设计院校招生考试的趋势,从培养设计师的角度考虑,从时代的角度考虑,单纯重技能来筛选人才的考试思路显得与时不俱进了。
美术教育该“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