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视点
3  4  
PDF 版
· 回眸2006中国美术
· 西天诸神雕塑
现身中国
· 艺坛纵横
· 中国书画名家作品
公益巡展在京启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回眸2006中国美术
  回眸2006中国美术

  (上接第一版)

  艺术市场进入平稳调整期

  2003年到2005年,中国艺术市场的火爆令人瞠目。火热的背后也隐藏着泡沫的重大风险。相关指数显示,2005年春拍结束时,国画达到了3949点的最高指数;而截至8月10日指数降为1958点。下降一半左右。油画指数显示,2006年初,达到了6756最高点;而截至8月10日指数则下降为3935点,也降低了将近一半。因此总体来讲占据市场主要份额的中国书画和油画的成交指数正在走下坡路,说明成交量和成交率正进行着良性调整。

  经历了十年来中国内地艺术发展的人,可以说是怀揣着一颗紧张的心走过了十多年。自2005年底开始,内地的几场秋拍与气候同步。一改往日的热闹,显得有些冷,甚至还有大量精品力作流拍。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件好事。价格回归说明买家日趋成熟,更加理性。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画廊也开始集中推出固定签约画家,艺术市场的一级平台与往年相比更为完整。经历了2006年艺术市场,业内人士可以放松一下紧张的心。

  呼唤美术批评

  美术批评的发达程度是美术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表征。2006年中国美术界,美术批评的力量得到重视。年末,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外国美术研究与教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是中国近百年来首次举行的外国美术研究领域的全国性研讨会。作为外国美术研究学术交流平台的首度搭建,来自全国范围的外国美术研究领域的几乎所有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意义非同寻常。西安美术批评会议发表了“宣言”,此外,本报陆续推出的陈履生的美术时评、童中焘的《也说“国画”——与吴冠中商榷》、当代美术批评探讨西安研讨会等文章一经刊登后,均引起了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读者来信络绎不绝。可见,美术事业的发展需要理论支持,也同样需要批评的呼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