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市场聚焦
3  4  
PDF 版
· 中国艺术市场:调整中的2006
· 一、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 二、2006年艺术品市场概略和2007年展望
· 三、收藏艺术品提请注意的几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区域的差别性比较突出。这种差别不仅表现为艺术品种的冷热不匀,而且表现为不同地区的巨大反差。比如说,2006年上半年油画热,热得烫手,而国画特别是当代著名画家的国画偏冷,有些人甚至是有价无市,地方或区域内的当代画家在本地区销售价格较高,一旦离开了本地区无人问津。这既反映了市场的不成熟,也反映了某些画家创作水平不为大市场所接受。再比如同一种拍品在北京拍出的价格比其他地方要高。

  第二,艺术精品流动的周期缩短,市场出现了专门倒货的专业队伍。以往一些流传有序甚至有著录的艺术品一般不易露面,很多都在收藏家手中。前一次拍卖和后一次拍卖相隔都在5年甚至10年以上,而今相隔只有2-3年甚至更短,短到在上海拍下转身进北京拍卖行赚取差价。这说明了市场对艺术精品的需求在增大,周期的缩短虽能起到一些激活市场的作用,但同时也诱使很多人误认为玩艺术品很容易发财,进而产生浮躁心态。殊不知有不少就是假货假价正需要盲从者来接盘。

  第三,收藏团体和收藏个人趋于理性化。这种理性表现为:一、对一件艺术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能进行综合分析。二、对“古、精、少”的艺术品更加青睐。三、对名头地位有所淡化,特别表现在对当代艺术家的选择上。四、注重于学习,以研究文化、愉悦精神为目的的收藏队伍有所扩大。

  第四,假货赝品有增无减。为什么假货赝品如此猖獗?说明有它的市场。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商业贿赂,专送给那些不懂艺术的人。当然也有买不起原作,出于收藏艺术和满足自我需要而购买赝品或复制品的。

  第五,艺术真品精品涨幅较大,且还将持续走高。从国内外有名的拍卖行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完全证明了上述观点。2005年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拍出2.3亿元人民币,2006年11月底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亿港元的价格成交都说明了这一点。此作品是收藏家张宗宪先生1985年以110万港元购得。上世纪末一件清三代御制珐琅彩碗以1000万元成交已属天价,时隔十年不到,也就是说如果你坐在家里,一只碗每年将以千万元以上利润坐收。同样书画、古玩等艺术品中真正的好货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第六,“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正逐步得到世界的认同,扩大了在海外的市场,并有力地影响到国内当代艺术市场。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扩展,中国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加大。同时一些画家由于拓宽了思路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特点,把传统意境与行为、设计等多种手段融为一体(其中相当一部分画家以适合外国人的口味为创作的终端),创作了一批令国外人士能读懂和接受的作品,其艺术作品价格一路走高。然而,所谓“中国当代艺术”能否为中国人所接受,能否长期坚持下去?这需打上一个问号。

  根据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表现出来的六大特点,说明中国艺术品市场仍处在调整期,不但价格继续调整,而且收藏者的思想认识、收藏心态也将受到调整。当前,人们的眼光只注意少数拍卖行的高价成交和红火,而未了解一般拍卖行和一级市场的清冷和低势,没有注意到艺术市场一些根本性问题并未解决,还需要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各事业单位、群众组织、知名人士以及广大收藏家、投资商、收藏爱好者、艺术批评家、鉴赏家等共同努力培育好、爱护好这一市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