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画家
3  4  
PDF 版
· 李巾棠中国画作品欣赏
·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读李巾棠近作 □陈 翔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海派绘画,伴随着上海城市化的进展而蔚为壮观,自吴昌硕、任伯年等海派大师各领风骚以来,其创新的精神成为海派绘画传统中至为重要的部分。实际上,海派绘画的创新一方面是顺应了绘画发展的规律,在中国传统诗书画印相融相生的基础上别出蹊径,幡然出新;另一方面,也是机敏地捕捉住了时代的脉搏,将审美的时代性和大众化充分体现在绘画当中,适合了城市市民的欣赏口味,正所谓“笔墨当随时代”。

  如果说海派绘画的这种时代性特点在解放前后一度趋于萎顿,因循守旧、陈陈相因之风伴随市井气息弥漫使得海派绘画几乎黯然失色。那么,解放初期,党和国家的文艺政策无疑给了海派绘画中兴的机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作为新中国美术最重要的理论基石深深影响了海派绘画的发展,许多在解放前靠着临古仿旧营生的画家们自觉不自觉地深入到了巨变中的生活,为了表现全新的生活内容,而自觉不自觉地打破了固有的程度,营建新的图式和表现技法。这其中,应野平先生的艺术实践明显地体现出时代的印记。他从纯熟的传统绘画高手到开创写意点厾山水新技法,其过程,印证了生活不仅是艺术的来源,也是改造艺术的原动力。

  李巾棠的山水画,很好地承袭了应野平山水画的绘画精神,那便是在创作理念上,以写实为出发点;在绘画技法上,以写意为主要手段。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不是简单的拼合,而是将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关键一步,看似挥洒不羁的笔墨承载着严谨缜密的主观意志,而这种主观意志又来源于作者的生活实践。他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或者换一句话说,将情语与景语合而为一,其中又包括了思维的逻辑和生活的秩序,这,不仅需要画家有大量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也需要画家有对生活敏锐的观察,严密的思考,更需要画家能掌握与之相应的表现能力,这是一种不囿于固有程式的笔墨技法,新颖而又独特。

  李巾棠曾师从乔木先生学习花鸟,又师从应野平先生学习山水,所以,扎实的笔墨功力使他的绘画技法能够应付自如;但是,他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像海派前辈一样,努力探索,并且积极向生活寻求灵感,寻求创新的动力。为此,他行万里路,以造化为师,遍历名山大川,如武夷、黄山、峨嵋、桂林、雁荡,以及云贵川、黑龙江等地,无不留下他勤勉的脚印。每到一地,他会作大量写生,搜集创作素材,庶几实践了石涛的豪言:搜尽奇峰打草稿。

  李巾棠的山水画注重生活气息,又强调笔墨的写意性。他的画多以线条为骨架,辅之以或淡雅、或浓烈的渲染;有时也以泼墨泼彩为主,稍事勾勒,亦别具情致。他的烘染,兼顾了写实性,巧妙地表现出山水的结构之美,同时也能发挥宣纸水墨的晕化效果,并且能够描绘出物象的立体感,远观如睹真山水,云烟万状,丘壑纵横;近睹则笔墨潇洒,勾勒皴染,皆能得心应手。在实践中,李巾棠有意地强调了线条在绘画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他甚至尝试以大写意的线条组合来构建山水画的框架,并且弱化渲染,表现二维平面感,使得画面平添了许多新颖感。

  李巾棠的花鸟承袭了乔木先生严谨秀逸的画风,描写生动,笔墨滋润,一派平和明净。他将山水画的浑厚引入花鸟,在置景和渲染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使得他的花鸟画在清丽之余,又多了一分厚重和稳健。

  李巾棠非常注重笔墨的锤炼,他深知中国画与书法的渊源关系,他十分重视书法的实践,临帖、创作,挥毫不倦。这保证了他对毛笔的掌握愈发得心应手,同时线条也更具质感,更富蕴藉。

  李巾棠一直勤奋耕耘,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以谦谦之风待人,以惕厉之心从艺。面对当今轰轰烈烈的艺术市场,他也能潜下心来,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坚持下生活,画了大量的速写,并且认真总结自己的写生创作经验,真心地传授给学生,这分真诚,让人感动。(本文作者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院长助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