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平易亲切,没有使人昏昏的之乎者也,却能让人读来畅快淋漓,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国山水画演变及象外之境的书籍。
中国的山水画,虽以意象创造为基本原则,但极其重视画家的主观感受,它要求画家到生活中去深入观察,体悟造化之奥妙,感受自然之神奇;将身心融入山水之间,才能感物而动,触景生情。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张璪语),即是指画家的意象创造对外在的客观自然之象在心中的重组,从而达到由物象向心象的转换过程中对客观物象的超越。这种超越是画家对自然物象的精华凝聚,又是画家传达文化现象与美学思想的标志。山水画,体现的完全是个人独特的心灵感受,在这一点上,没有好高骛远“目极八荒”,而是实实在在地“对物应神”。将自然山水气象移之于胸中,将内心意绪移入于自然。这个过程使山水画作品既能恰当地表现了地域特征,又抒发了自己的感受与体悟,体现了个性化的审美心态与生命意味。自然之象与主观心象的凝结与重组,使画中有限的形象包容了无限的文化含量。《历代山水画的意象道境》着重从人与自然山水冥器神合来表现,表现这一观点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分析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精神的变迁,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娓娓道来。
古代山水画的演进和时代特征的形成不是偶然的现象,它兼容着文化传承、社会环境与人类心灵沟通融合等多方面的因素。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将本书的精华给提炼出来,正是社会历史人文的综合因素加诸于人,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了这些旷古烁金的惊世之作。
该书以时间为脉络,详细地介绍每个画家做为社会的个体,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同时又将这种情感倾注于作品之中。解释了同一时期不同画家画风形成的缘由。
该书作者用敏锐的眼光剖析画家的这种选择,不仅是创造激情与生命意态的表达,还是一种智慧形态的象征。画家以独特的慧眼,拈出了自然景物之一角,作理智的观照,理性的反省;使激情的奔涌,意志的张力都沉淀下来了,以一种个性化的文化情结与幻化意态,使作品在宁静超逸中把握了造化的永恒。当一个画家手中笔墨的流动与情感融而为一时,笔墨与技法也就成为了思想与文化的象征。作者言简意赅的语言直接点中,这点十分的难得。
一个画家创造层次的高低不仅仅在于画家本人的勤奋和努力,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艺术创造的领悟能力。二者的结合,才是创造成功的基因。郭忠信教授深悟艺术生命的深邃,也正是基于此,才使他数十年来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并努力追寻表现自然与传递自身心灵感悟的真谛。值此他的书籍出版之际,写下此文评述推荐他的艺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