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画家
3  4  
PDF 版
· 周天黎牵手“藏画于民”
· “藏画于民”活动即将闪亮登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周天黎牵手“藏画于民”
  “画贵立品。一个艺术家的尊严只能来自他所拥有的价值理想和对理想的践履。”

  ——摘自周天黎的绘画日记

  周天黎出道甚早,书画皆精,是一位具有敏锐观察力和独立艺术视野的当代著名画家。而且,她还是一个有理想主义维度的人,在物质欲求与精神依恃失衡,导致终极价值匮乏;在有些人拜金主义泛滥、精神迷茫的浮躁社会中,她坚守高贵的精神原则,展示出新时代文化的精神脊梁。她用现代精神观去观照画史,用自己的生命、良知和画笔,铸就着高贵的艺术之魂。其优秀的心灵品质、洞透的思想深度与杰出的艺术成就,一直受到国内外文化艺术界与收藏家们的关注。评论认为,她1986年创作的惊世名画《生》,超越了各种意识形态的局限,触摸着我们心灵深处的世纪伤痕,在艺术和思想上所达到的造诣高度,使其成为花鸟画中至今尚无来者可追的经典;她的重要美术理论著作《中国绘画艺术创新与发展的思考》(刊中国美术学院《新美术》2006年第4期。部分内容曾以《我思我言》为题刊于2006年1月8日香港《大公报》),以一种倔强的灵魂前倾的姿态,谈古论今,视野中外,辽阔的思想空间里,片羽吉光,为打破绘画新千年的美学困境觅得一条路径,给美术界增添了新的学术积累,被许多专家学者称誉为最有思想性贡献的美术文章之一。她虽多次参加重要的艺术展览,许多作品被重金收藏,但作为一代画师和孤独的精神守望者,她始终履行着和真、善、美的心灵之约,红尘浪里,孤峰顶上。并以清醒者的傲岸,辨析中国传统绘画的利弊,突破传统审美观念的束缚,千山独行,且始终坚定地维护着艺术思想的自由与尊严,展示出一个艺术家卓然挺立的风骨。她这些包涵着历史分量的美学思想和绘画艺术成就以及她对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理论贡献,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享有颇高声誉。早在1988年,陆俨少院长就聘请她担任浙江画院首批“特聘画师”,并亲自向她颁发聘书。周天黎现任香港美术家联合会名誉主席、香港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名誉会长。她所拥有的思想深度、精神品格、情感力量,再加上卓越的艺术技巧,把思想和感情内化于整体的艺术构思和丰富的笔墨语言之中,产生出强烈的艺术魅力,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在当今整个社会转型时期,她为绘画找回了自己独立而高贵的灵魂。这一切,都使她成为中国文人画在新时代重要流变中的代表性人物,周天黎1956年出生,原籍上海。从小在谢之光、唐云等名师的指导下,在国画、书法、素描和油画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优良的造型能力。1983年,已有一定绘画造诣的周天黎从上海赴英国留学深造,研修欧洲各画派的作品,探求创新之路。由于周天黎少年时在西洋绘画方面也打下了坚实基础,从石膏写生到人像、素描、油画,积稿数千。这样,她就更善于把西洋画中的光、色、影等造型艺术手段大胆地融汇到中国传统绘画中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周天黎到香港定居后,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她的作品就刮起了一阵猛烈的旋风,当时就有近50家中外报刊和电视台介绍她的作品、刊登评价她艺术成就的文章,她的书画作品也被很多人收藏。1986年,她的画册就以中、英、日文作世界性发行。20年前,她已是画坛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

  周天黎的作品融西方的表现主义和中国传统绘画于一体,笔下的色彩和形体都服务于她情感经验的表述,折射着艺术家本身的人格和思想道德境界。面对美术界传统与现代永不言休的争议,她选择站立在东方艺术的基础上,容纳中西绘画之优长,为己所用,敢于在自我否定中不断超越自己,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章法颖异,独树一帜。她的作品法自我立,匠心独运,刚柔互动,元气淋漓,色墨精妙,骨法劲健,线条如铁,气势磅礴,浑然苍茫,格调功力俱胜。以其雄厚老辣的笔墨,纵横驰骋、八面含锋的气韵,给人带来扑面的艺术感受,震之魂魄。更可贵的是她虽拥有娴熟的中西绘画技法,而从不卖弄技巧和被技巧所拘束,纯然是性灵的流露与抒发。她立万象于胸怀,笔随心运,墨伴情出,将笔墨和意蕴提纯到一种精粹的艺术构成。她的作品中看不到甜媚、油滑的表面效果,所以得到高层次鉴赏群体的热烈追捧。

  周天黎认为,任何文化艺术、思想哲学到了某种高度都要涉及人性的问题,一个真正的大艺术家不能中断自己的精神寻觅。在弥漫着市侩主义对崇高的嘲笑、嫉妒甚至怨恨的气氛中,在充斥着假象的拜金主义社会里,应以端肃的心态和智性的坚守拷问自己的灵魂,去拓展人生和艺术的高度。她最近在一篇学术主持人的文章中说:“要成为一位21世纪的中国大画家,首先必须把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怀作为自身人格建设的前提。一位对人世间的苦难充满同情和怜悯的艺术家,才是一位对道义力量的拥有者。我始终认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毕竟是依靠美好的人性去推动的。所以,真正的大艺术家要做社会良知的监护者,是社会道德结构中的坚实基石。

  周天黎非凡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理念以及坎坷的人生经历,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称她“是用灵魂绘画的艺术天才”、“是幽谷百合、清冷梅花”、“是当代文人逸品画大家”、“是中国文化天空中一抹最奇丽的彩霞”、“铸就了高贵的中华艺术之魂”。(《劲质孤芳 杰出群流——记西湖艺博会特邀著名画家周天黎》2006年10月25日《浙江日报》。)

  最近,美术史论家、博士生导师、原美术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邓福星发表长篇文章《周天黎艺术的人文情怀和美学追求》(刊2006年10月21月《美术报》评论版)。他在该评论文章中指出:“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杰作也反映出这个时代超越了各种意识形态局限、超越了激烈的现实利益博弈、阐述人类理想希冀的最先进的思想水平,而最高层次的艺术还往往含有哲学和宗教等意蕴以及有关生与死的美学诗意。周天黎这种对艺术创作的深度追求,以花鸟画来表现如此惊心动魄、如此重大深刻社会性主题的春秋笔墨,在千年画史上实属极为罕见的孤品,达到了中国当代文人画精神的最高峰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13 周天黎牵手“藏画于民” 2007-3-17 48256DEA008181F54825729E002B6C7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