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3版:美育
3  4  
PDF 版
· 艺考作弊手段五花八门 中国美院4大绝招加以防范
· “两会”委员关注素质教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3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两会”委员关注素质教育
□本报记者 韩洪刚
  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员令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教育部开始在中小学进行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以取代应试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近年,素质教育一直是“两会”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但在实际的全面推行中却难于上青天,在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如何切实有效地推进,更多的民众关心今年的“两会”委员对素质教育的关注。

  视点一:素质教育“南辕北辙”

  素质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事实上,素质教育经过多年的实施,学生的负担依旧沉重。现行的素质教育出现误区,存在片面性,在一些人眼中,琴棋书画就是素质教育,很多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了,在课余的时间让孩子学习音乐、美术、体育等项目,很多孩子在原有的负担上,又多了奔波于各类名目的辅导、培训班的劳苦。甚至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报名的科目比别人的少,接受的“素质”就比别的孩子低。甚至有部分家长的出发点依然是高考,为了“特长生”的加分。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也不考虑孩子的休息时间已经很少很少了,很多的孩子学这些东西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父母而学。

  素质教育本质上是教会孩子“美的欣赏、善的本质、真的自我”。素质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特长教育,如果孩子的心灵得不到滋润,再有技能,再会吹拉弹唱,那也不是高素质教育。素质不是简单的特长,素质教育更不能和特长教育画等号。

  教育部门确实为推行素质教育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中小学生反而越来越累,这恰恰是我们应该反思的。代表、委员就目前普遍存在的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现象指出,现在中小学中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达到减负的作用,反而是越减越重。面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全社会,包括教育部门、学校、家长,都应该好好检讨和反思:为什么孩子会累得让我们如此心痛?为什么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越来越远?

  备受推崇的素质教育,在现实中严重扭曲,已然演变成了孩子身上的又一副重担,演变为社会各类培训班招摇的幌子,演变为学校自我包装的饰品。“教委:我们正在全力推行素质教育”,或许确如网上流行《中国教育十大谎言》的帖子所言,南辕北辙的素质教育成了“皇帝的新装”。

  视点二:老问题 大问题 难问题

  素质教育提出多年,很多学校也在尝试着推行,但学生负担不仅没有减下来,反而有继续加重的趋势。社会各界认同的素质教育步履艰辛。经济利益、家长希望和教育评价体系这张无形的大网,让素质教育无法施展,让学生、老师、家长们苦苦挣扎。教育部部长周济承认,素质教育是一个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落实难,究竟难在哪里?

  观点一:社会的原因。

  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对人才的评价和选拔上,存在严重的“唯学历论”倾向。许多用人单位只靠文凭选人,人才市场上很多单位挂起“专科免谈”的牌子,公务员招考、企业招聘动辄要求本科、硕士甚至博士生,低学历的学生毕业后就“低人一等”。在“以分数论英雄”、“唯学历论”的社会环境中,在中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和家长只有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加入“分数大战”、“文凭大战”的行列。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在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节目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嘴上讲素质教育,实际上去干应试教育,所以叫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整个素质教育,你说道理不知道吗?很多人似乎都已经知道,但是他论到自己孩子的时候,他就知道,我孩子这一条路好选择,我必须要通过书包翻身,那我不抓成绩怎么办,我就考不取好大学,考不取好大学,找不着好工作,找不着好的工作,我家庭翻不了身,这都是很实实在在的,你说你自己的孩子,你包括你不要把他送到好学校嘛,你不逼着他去上课外辅导班吗?”

  观点二:学校的困境。

  学生们最怕的不是书包沉重、时间紧张,而是考试后老师公布成绩和名次。学校、教师关心的大大小小的考试中排着名次,这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名气、教师收入。最要紧的是“高考升学率”,包括考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决定着学校经费、收费、生源质量这些有形资产,左右着学校和教师施教的方向,学校和老师怎敢尝试真正的“素质教育”?

  现实中,很大一部分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在低年级进行一些素质教育的探索,而毕业年级仍然走老路;一部分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研究,另一部分教师仍然按照应试教育原则把关;表面上倡导素质教育,实际上仍旧保持许多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有的学校进行了素质教育包装,而有的学校无所顾忌,给其他学校造成很大压力。

  视点三:高考改革是素质教育突破口

  目前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是高考制度,在现行的一张试卷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指挥下,学校和家长的眼里只有高考,凡是有利于高考的都拥护,凡是不利于高考的都反对。学校的素质教育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但在高考制度没有改革之前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3月8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做客新华网时说“我们现在有一个基本考虑,就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我们会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但不管怎么抓,因为有考试这个指挥棒,大家还是要拼命去考试,所以我想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挺难的。”

  “我们要想很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确实要抓好高考的改革、中考的改革、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不把这几个改革搞好,评价人的素质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想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第一要改革的是社会的用人制度。为什么在德国就没有这个情况呢?因为德国工人的收入和经理差不多,只有分工不同,收入分配差距不是很大。但我们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你走哪条路,生活差别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这是一个阶段性的事情,我们还要必须承认,但我们要逐渐改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些问题上会有一些深层次的改革。因为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了之后,人们的观念才会改革,不是只有上高考一条路。第二个改革就是高考的改革,第三个是中考的改革。”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柳斌认为,抓素质教育,如果从教育改革本身来讲,应该更加侧重于考试和评价制度的改革,不是要取消考试,而是要这个优化考试,使考试科学化,合理化,不是要这个取消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评价制度,它不仅仅是考试分数,还应该包括其他道德啊,责任感啊,敬业精神、情感的抑制等等方面。

  视点四:素质教育亟待“落地”

  素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针对教育界目前实施素质教育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全员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全社会形成合力, 素质教育之路才会不再迷茫。

  观点一:政府是主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定上来,认真贯彻落实。”这些规定明确表明,政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肩负着主要的责任。素质教育落实执行在领导,特别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提高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能力,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各级领导干部,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领导干部能力的提升可能是实施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柳斌在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国视60分特别节目两会进行时》节目中说。

  观点二:学校是关键。学生的进展与变化毫无疑问应当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首要的、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指标。评价改革是导向,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必须有一个标准,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学生的成果是学校成功的标志。推进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观点三:素质在家长。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高素质。这道理就像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基础和前提一样。一方面,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父母应该学习怎样做个称职的父母,怎样做个优秀的父母。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美育 00033 “两会”委员关注素质教育 □本报记者 韩洪刚 2007-3-17 48256DEA008181F5482572A0000880B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