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设计周刊
3  4  
PDF 版
· 记忆·桃花源
· 非常地方的寻常景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非常地方的寻常景观
——中共中央党校东区景观设计
  在中共中央党校这样的非常地方,营造一个寻常景观。简洁的条带状肌理,显现场地上曾经寻常百姓人家的痕迹、生态化的水岸和下垫面设计,为城市景观设计探寻技术解决途径,野草的大量使用彰显乡土与生态意识。

  现状背景

  作为培养中国执政党高层官员的非常之地,现址校园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总占地102余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布局基本为中轴对称。主体建筑群从南门开始,一线展开,由此分隔东西两大园区。

  令人庆幸的是,在一个由建设部、科技部领导和党校决策者组成的评审会上,这个既没有威严的轴线和奇特的构图,也没有金碧辉煌或精致玲珑的园林建筑;既没有大树和怪石,也没有花坛和浮雕;既没有奇花异卉的装点,也没有花岗岩汉白玉的铺陈,以构图简洁、野草繁茂、造价低廉为特点的“寻常景观”,却被顺利地接纳了,并在一年之后变成了现实。

  问题与挑战

  场地现状有众多问题,给设计者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与机会:

  场地上有许多树木,包括毛自杨、刺槐、白蜡等,它们是原有景观的历史遗存。如何保留场地林木,并有机地结合到新的设计中。同时让它们成为场地记忆和故事的元素,是设计能否具有意味性的一个挑战。水岸硬化,缺乏生态性,生物和水生植物鲜见。水质较差,水体的可达性和整体绿地的使用效率低。

  作为一个非常之地,具有强力的符号意义和象征期待,如何体现和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开放精神和创新态度,关于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城市的求真务实的作风,便成为本设计的最主要挑战。

  于是,有了白话式的寻常景观的设计。

  设计对策与特色:寻常景观

  从寻常百姓人家和日常人的需要中,寻找场地肌理。

  保留场地内的全部现有树木,整体布局采用场地曾经的四合院和胡同肌理,条带状的种植带为房屋基地的意象,并与作为胡同意象的砂质步道相交替,其间分布方块状的“四合院”;条形种植带为密植幼苗,而“四合院”内为砖块铺地,植柿子树,形成满堂庭荫,树荫下布置休息座椅。这种近似于当地原有聚落的空间结构和尺度,旨在唤起相应空间体验的记忆;同时将场地西侧的学院宿舍区与东部水系景观建立起视觉和便捷的步行联系,为学员的休憩提供方便。

  针对常见的环境问题,采取生态化的解决途径。下垫面与河道硬化是当代中国城市环境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生态设计的示范项目,本设计砸掉了现有水泥堤岸,改造成生态护岸。沿水际种植多样化的水生植物,形成滨水植物群落,在水中留有供水禽生活和繁殖的鸟岛,大大改善了水际和水体的生态和视觉景观。在此基础上,设置亲水木平台,成为学员们晨暮之间潜读交流的场所。

  场地中的下垫面设计全部为可渗透材料,使场地内的雨水能直接深入地下。

  在植物材料选用上,多为乡土物种,包括大量野草的使用,体现节约型绿地和可持续性景观的思想。举国上下大树进城令人备感忧虑,因此,本设计中大量使用小苗来形成种植条,计划随时间演进而逐渐梳理,使绿地具有苗圃功效。(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设计意图没能在施工过程中完全实现,本来的苗木种植条带最终被花灌木所替代,这是设计者所不愿看到的。)

  这个寻常景观设计的实现是值得加倍庆幸的,不但因为它是可持续景观和节约型绿地的一种尚算成功的探索,更因为它在一个非常之地,并期待更多非常之人将其精神带到各地,使中国大地能尽快摆脱“花石纲”式的非常园林之悲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设计周刊 00010 非常地方的寻常景观 2007-3-31 美术报000102007-03-31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