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陶瓷”,必然会涉及它背后深层的历史文化积淀,而“陶瓷艺术”本身除了蕴含着较深的历史文化外,还必定映射出当代人的情怀和审美倾向,因此它不仅要求研究者具有完备的历史学素养,还要求具备一定的能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创作观念。
胡小军是艺术界知名的学者,也是我的同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湖风光激发了他的情怀,人文主题和诗情画意的山水为他许多作品增添了情趣。他的创作灵感,源于对西湖的思绪,对山水的情结。每一次创作,他把所有艺术情感融入在作品中。而他的作品,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评述:
首先作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正在努力开创当代陶艺的一种新的创作路径方向,既是对文脉的延续,又接轨于当代艺术。他的创作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一套独特美感类型,这一美感类型又将启迪着艺术家们更多的投入与思考。我认为,形成独到的美感类型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胡小军做到了。
而从创作趋势看,他各个时期的作品,都体现了对“中国陶”的理解。当然,不同阶段的作品在主题和形式上会有区别和变化,但是总的来看,这一趋势是在不断前行的,是对陶艺和绘画形式内容的综合理解和运用,是“两面一体”的艺术成果。而在科学和艺术的研究上,为了提升作品的审美功能,他通过反复研究和试验,科学地对陶瓷配釉、烧制过程以及揉、压、拍、挤、卷、修刻、刮削、提拉、贴叠、描绘等技法进行了完善。
在浙江大学艺术学院,他从事陶瓷艺术的教学研究。他在教学领域有着自身独到的见解,在育人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从而在教学上建立起一个动态更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始终将高质量的前沿知识和科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他将综合性大学“研究性模式”应用于教学和创作领域,从而真正在陶瓷艺术教学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胡小军是艺术学院的骨干教师,也是知名的艺术家。他对陶瓷艺术的执著热爱使人钦佩和鼓舞。他的创作和教学工作,无疑为这个时代的陶艺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这一模式对教育界和艺术界的影响是极有意义的。
——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振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