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0版:画家
3  4  
PDF 版
· 搜妙创真 朴直为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搜妙创真 朴直为上
  当中国走向新的世纪,每位艺术家都在思考、探索、选择自己的风格和流派。在这个思考、探索、选择中,有的把继承传统推向泥古不化的绝路,有的以创新者自居,陷入了艺术的泥沼和误区,而崔东湑则和大多数的艺术家一样,毅然地选择在传统的基础上,涵盖西方现代手法,在艺术的王国里开拓着一片广阔的绿洲,并在这片绿洲上,以“自我之法”撒播着美的种籽,编织着生活的流光溢彩。

  崔东湑的山水画给我的最初感受便是一个现代人对自然的眷念与审美把握。在仔细赏析了他几十幅精心之作后,我开始惊叹他笔端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及对传统的绘画形式所作的推陈出新的努力。他凭借单纯而不单一的色彩构图,极富特色的形象选择,绘画符号的有意味排列和组合,墨色变化的微妙差异等等,捕捉了北方自然博大、深邃中悸动的曲线,从而造成了一种无言的“宁静之美”。这种宁静之美,不是“纯静”而是“大音希声”的天籁之静。犹如一片禅机,在片刻的宁静之中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广阔的人生内容。细心的欣赏者,都能在宁静之外感受到一串人生的叹息,包含着画家心灵的独白。

  思考型的画家常常把自己对于人生的体验与思索注入绘画的笔墨之中,从而使他的作品不仅有其艺术的力量,还具有理性的深度。崔东湑的特点便是不以别人作品模式为楷模,有着强烈的摆脱被动式作画的渴望。在经历了严格的传统技法训练之后,他果断地进行突破,奋力走出自己的道路。他认为,在艺术创作中完全排除主观意志而仅凭程式规范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他发挥了主体意识在传统笔墨中的能动作用。这表现在他对形式与语言两方面的突破。我们看他的《游山物语》、《心游河曲》、《陇南纪游》、《西域风情》等系列,都以局部入手,一反“山有三重”、水为“曲折蜿蜒”的传统程式,不以长幅经营,多取正方构图,然后调动虚实浓淡、皴擦点染等手段,这种把局部放大的作法往往产生强烈的临场效果,其意义乃在于画家对充当传统章法解说人的拒绝,而让观者直接感受到对乡土深深眷念的情绪。在这些作品中,无论在用笔、用色上都有意识地摆脱传统山水的模式,较明显地借鉴了西画的构成、色阶变化及黑白灰关系,其中还有不少笔触与肌理效果。作为探索,这不应单纯理解为仅是风格的探索,而是形式和语言表现的构架式的组合,否则不可能产生更大的意义。

  崔东湑的《游山物语》、《心游河曲》、《陇南纪游》、《西域风情》等系列,具有现代意识的总体效果是出色的,无论在经营布局、形象选择、笔墨运用、虚实关系上都体现了画家强烈的自我意识,既有浑厚的一面,又有灵动的一面,取刚柔相济之妙。笔墨上他吸取文人画“求神似于形似之外,取生意于形似之中”,“以意趣为宗”的特点。强调“有笔有墨之画,有韵有趣为之笔墨,潇洒风流为之韵,尽变穷奇谓之趣”。对传统遗产的清醒审视,对中国美术精神的心领神会,加之艺术的悟性,造就了崔东湑作品大度而不琐碎,灵动而不孱弱的艺术面貌。他的作品是现代审美心理对自然美感的新认识的结果,是从心灵深处对回归自然渴望的产物。由此,才产生宁静、空濛、感人的内省神情,体现了一种豁达、超脱的意境。

  崔东湑的山水画给人以美的感受,然而他并不刻意追求如何满足人们的感官愉悦,而力图超越这个层次去满足人们的理性欲求。他从总体上去实现他的目的,向当代人展示一个全新的、灵魂于其中悸动的阔大的艺术世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20 搜妙创真 朴直为上 2007-5-5 48256DEA008181F5482572CB000F02A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