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画家
3  4  
PDF 版
· 关于易洪斌的人物画
· 易洪斌
· 雄豪大美 奋激奔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关于易洪斌的人物画
方家如是说——
  易洪斌当然并没有一味地高亢激越、豪情万丈,亦如健全人的正面有多少强悍,必有同样柔弱的反面。易洪斌阔大的另一面也充分地流露出细腻温婉。毕竟是受南方水土滋养、文化遗传基因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艺术家的心、眼、手。一面是“此马只应天上有”、“斯须九重真龙出”,另一面则是梦绕魂牵的三湘皓月,秋水伊人,有暗香浮动乃至袭人心脾、鬼使神差般地令亦今亦古的香草美人跃然笔下,阳刚与娇媚、力量与情感,在由内而外地牵扯着试图一味霸悍的易洪斌梦返至善至美的温柔乡。他的《山鬼》、《虎兮福兮》、《此恨绵绵》何尝不是对至强至刚、至善至美追求的统一体。

  冯 远:《丹青骐骥写精神——易洪斌画作读后》

  

  易先生不仅画马,也画虎,画人物,他所画的虎,可谓虎虎有生气,而又脉脉有温情。我最喜爱也最难忘他的《相看两不厌》这幅画。画的正面是一只卧虎,与虎面对着的是一位裸女——从画面上我们只看到她斜卧的背影。这位女性的背影说明她实在是一位丰腴有致的美神。“他们”就这样一动不动地对视着。她欣赏的也许是“他”的雄健伟拔,“他”欣赏的也许是她的温柔艳丽。就这样,虎看着她,她看着虎,他们都忘情了,他们都是大自然造就的美的极致,他们都异常欣喜地发现了对方。画题用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名句。李白的“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说的是物我两忘的完美境界,易先生把这诗意引进了画中,给了人以无尽的想象。

  谢 冕:《善画能文 博思雄辩——为〈凡圣之间〉序》

  

  你在你的作品里,描绘了不少人和动物和睦友爱的画面,如《神女应无恙》、《智者》、《执子之手》,尤其那幅为不少人津津乐道的《相看两不厌》,画一个裸女与老虎相厮相守的奇景,现实之中似乎是绝不可能的事情,你借鉴了古代神话“山鬼”之类的内容,把它变得可能了。美妙绝伦的画面便是你的心声。《仁者》则更直白地通过一个传说故事,表达了作者反复希望表达的心情,你在题记中写道:一支年代不详,以杀伐为生的武装队伍,不知从何而来、向何而去,没有谁能止住他们坚毅沉重的步伐,当之者必将遭遇一场血战。但是此刻,一个小小的意外却使这些铁石心肠的战士猝然止步——就在他们的脚前,跌落了两只嗷嗷待哺的黄口雏鸟,两条幼嫩无助的弱小的生命……

  作品中的人物其实也是你自己的爱心昭然若揭。

  我还想提到的是你所绘制的一批历史题材和与历史有关的作品。像《长恨歌》、《圣者》、《霜锋铮》那些场面浩大、人物众多的作品,无大功力、无深功底恐很难画出这些给人带来震撼的巨制。《长恨歌》是人尽皆知的历史故事,你没有简单化概念化的描绘“华清池”、“马嵬坡”、“长生殿”一系列故事中的某一个情节,你大胆地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轶事传说,一古脑集中在同一画面上,有人说:“大艺术家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大艺术家是把人们不注意的素材,把人们注意与不注意的素材情节,收集在一起,放在一个框架里。”你恰恰符合这一论点,大胆构思想象,小心组织设计,把百般情意,千般曲折揉在一起,既有他们的恩恩爱爱,又有他们的生离死别,升华到神话了的悲欢离合。你汲取了国画、壁画、连环画、风俗画诸家之长,演示出你笔下独有的《长恨歌》。同样的题材,同样的内容,你画出了历史的沉重和艺术的浪漫。是历史现实主义和艺术浪漫主义巧妙结合的经典之作。还有一批场面虽不复杂,意境却极为深远的作品,如《观沧海》、《大士》、《先民》,我尤为偏爱你描绘霸王别姬的《此恨绵绵》,有关项虞悲剧的生死之恋,这题材画过的人不少,惟有你画出了英雄肝胆之外,还有一片儿女情长的感觉,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一幅能像你画的这样让人荡气回肠,深爱有加。

  阎 正:《大匠之门——致易洪斌》

  

  洪斌先生的常见画题,大部分都与楚文化有关:他爱画《霸王别姬》 (同一题材还曾题名为《此恨绵绵》和《乌江祭》等),而项羽就是楚人;他爱画《山鬼》 (同一题材也曾名为《天籁》、《虎兮福兮》、《执子之手》等),而塑造“山鬼”这一形象的,正是楚国大夫屈原;他还画过《天问》,就更是直接给屈原传神写照了。我在这里不厌其烦地作出考证,其目的只是希望由此来“破译”画家近作的变化之渊源,同时,也给论家们提供一个讲究画家艺术发展轨迹的新视角。因为我深信,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无法摆脱自己母体文化的影响。尽管有些时候,这种影响被深埋在其作品的表象背后,但是,一旦画家的“本我”需要张扬,其母体文化的乳汁就会悄然浸润到他的作品之中。而这恰恰是艺术家的生命之根。

  我之所以对洪斌先生画中的楚文化背景如此看重,也想说明画家的艺术风格并非只是一味的“骏马秋风塞北”,在他的心灵深处,也潜藏着南方的青山绿水、春雨杏花。“南人北相”的易洪斌先生,以风扫残云般的笔墨,吞吐着长白大漠的云烟。然而,当他静下心来,品一杯家乡的君山银针,卧游岳麓山,神驰赫曦台,他的笔下也会变幻出一弯新月一泓碧水一群美女一缕花香……阳刚与阴柔都可以达致美的极点,对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当他把阳刚之美推向极端的时候,往往也正是他极欲回归阴柔的时候。不知我所尊敬的易洪斌先生,是否赞成我的谬见?

  侯军:《湘魂楚韵入长白——读〈易洪斌画集〉》

  

  人物画《先民》组画,看后,联想到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创造了人类的文明,祖先的勤劳、奉献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易洪斌在《先民》的创作中,有意将人类的祖先头像安排在山石上,粗犷的笔墨刻画了沧桑的历史,人类和自然同样是伟大,其精神就像山石一样屹立在东方,源远流长,与日月同辉。人物画《冷眼看鸡虫》、《观沧海》是他人物画中的精品,以不同的手法去表现历史题材,在视觉形象上与现代人所表现的历史形象拉大距离,可见易洪斌在人物画创作上有独到之处,更体现了易洪斌对历史的钟爱,借古颂今,去抒发现代文人那种自身的气节。

  兰铁成:《再论易洪斌水墨画的文人气》

  

  《先民》是人物画,它同《岩之魂》一样,悲壮是它的抒情基调。《先民》(一)画着雕像般排列着的四个人头像,他们微闭着眼睛,紧闭着嘴。虽然他们形象不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威武和不屈。《先民》(二)在山岩中雕刻着三个头像,头像与山岩融为一体,山岩象征着先民不屈不挠的刚毅性格。正是这种性格支撑着中华民族像山岩般的坚强,又像那瀑布般源远流长。《先民》让我们想起了美国的巨型雕塑《国家纪念碑》(也叫《总统山》),四个已故总统的头像雕刻在高高的山上,被视为民族的象征,不断地使美国人受到鼓舞,给他们以勇气和力量。《先民》同样让人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历史,想起中华民族历史上激动人心的一幕幕。因而它让我们看到了易洪斌笔下塑造的先民形象同他画马的追求一样,在力图表现民族的“刚性和力度”。《先民》组画在艺术表现上既保持了中国写意人物大笔挥洒的绘画风格,同时又打破了中国人物画平面造型的传统,借鉴西方绘画主体造型的艺术方法,增强了人物形象的厚重感,有力地揭示了先民形象的内在精神气质,因而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关德富:《“刚性与力度”的追求——〈易洪斌画集〉观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12 关于易洪斌的人物画 2007-5-5 美术报000122007-05-05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