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熊猫、仙鹤等,都是动物园里讨人喜欢的角儿,也常常成为美术的主角。在它们面前,蚂蚁简直不算什么,也没有谁画它。只有刘豫华要画蚂蚁,而且蚂蚁几乎占有了他所有的画幅。
刘豫华钟情画蚂蚁有什么原因,这大概同他的经历有关。小时候,他常蹲在一棵古槐下看着蚂蚁忙忙碌碌,还会捻碎饼渣来喂这些小家伙,把蚂蚁当作好伙伴。后来他当了兵,随着兵团行军拉练,联想到蚂蚁搬家,黑压压绵延不断的长阵,颇有长征的感觉,由此他体会到团结出力量的 “蚂蚁精神”。刘豫华曾在画集中表露:“蚂蚁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伙伴,是勇猛、勤劳、智慧、团结协作的象征。它们既仁义又顽强,竟如此可爱、玄妙!” 这种理解也体现在他的创作中,他所作的水墨蚂蚁蕴涵着一种巨大的力量。
为画蚂蚁,刘豫华先后收集了许多蚂蚁资料,对其形体特征和习性了如指掌,还总结出一套“蚁文化”理论。入迷时,他竟把蚂蚁当宠物来养。我国花鸟画自魏晋南北朝起发展为独立画种,出现了一批批名家;进入现当代,更有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花鸟鱼虫和大型动物均有专擅高手,可是没人肯为蚂蚁作画。所幸,刘豫华开始了水墨写意蚂蚁之旅,被多家媒体誉为“中国画蚁第一人”。
蚂蚁喜欢集群而居,分工明确,刻苦勤奋,敬佩之心油然而生。然而从美术表现的角度来说,蚂蚁虽然常见,但毕竟结构太小,笔墨造型难以表现,又没有范本,刘豫华选择画蚂蚁,其实就是选择了审美表现难度。正如俗语所说:学过三天美术就可以画宇宙;学过一年美术才可以画大象;学了十年美术也不一定能画蚂蚁。
画蚂蚁并不只在于题材争先,而更在于表现手法创新。几年来,刘豫华不断探讨表现形式与运笔用墨技法,在创作“兵蚁”系列时,他在“抱石皴”基础上摸索出了“墙皮皴”法,像是蚂蚁涌起土壁或行动时留下的斑驳痕迹,呈现出千军万马般的大气象。他把行草笔法和简笔画夸张的造型技法结合起来写意而作,特别是吸收了他的老师蒋志鑫先生的表现手法,通过控制线的节奏,掌握墨色的因形变化,从而把微小的个体蚂蚁在四尺整纸甚至更大的尺幅上表现得酣畅淋漓、雄浑有力,大如烈马,赶天换日。同时,刘豫华注重配景烘托,使生发在大漠、 雾气、急流等背景中的水墨蚂蚁具有了新意。
观其创作实践,其意义在于: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拓展了固有的花鸟鱼虫的情趣点缀手法,将微观生物放大到对宏观理念的诠释,和山水、人物、走兽作品有着一样的精神追求。也正因为如此,刘豫华才备受行业人士的关注。
近来他以蚂蚁与竹林组合创作了一系列作品,讲究大竹竿小蚂蚁的对比,在一线光感的缝隙中有静有动,用笔用色繁简相宜,把西画的表现手法与中国画的用笔巧妙结合,保留了水墨画特有的神韵。
刘豫华从传统的点、线、面基本元素中进行深度探索,就如直逼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因此他的作品中传统和现代两种元素不但不是互不相容的两个极端,反而还有共性可循。所以,他的画虽以蚂蚁为载体,但表现的广泛、自由,从中国写意到西方表现与抽象均有涉猎。他作品的统一性在于这种观念的统一,而非仅限于在技法与形式中寻找自我风格。也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失去探索的动力,达到对艺术的真正追求。
我看到刘豫华没有轻易抛弃军旅生涯的可贵体验,画面中表达了或兵蚁独立作战的孤傲或兵团协同猛进的气势,贯注着当代军人特有的精神气质,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如有行家说刘豫华:你表现的蚂蚁气势出人意料。
刘豫华现为职业画家,每天都沉浸在笔墨意象之间,他的画既有内在精神的表达,也有笔墨语言上的审美探求。在今年嘉宝拍卖公司举行的新春拍卖会上以高价拍出作品《兵蚁》,可以看出一些收藏家对刘豫华的关注。希望他继续坚持蚂蚁精神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水墨蚂蚁作品。
2007年5月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