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魂水韵·丁杰画展暨学术研讨会相继在南京/上海隆重举行
■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华海外联谊会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福利会 ■协办: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原弓艺术机构 ■时间:2006年6月10日-15日/2007年4月14日-19日 ■地点:江苏省美术馆/上海美术馆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华海外联谊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主办,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协办的丁杰山水画展2006年6月10日在江苏省美术馆成功举办,出席丁杰画展开幕式的各界人士500多人。有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覃志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俞贵麟、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志军、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冯健亲、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陶勤、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省作协党组书记杨承志、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周和平、南京市副书记缪合林、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如东县副县长陈建华等领导以及画家、理论家谭勇、李亚、喻继高、赵文元、范保文、宋玉麟、尹石、马鸿增、左庄伟、周积寅、丁涛、盖茂森、黄鸿义、孙晓云、胡宁娜、吴为山等。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画展期间观看了展览并给予了肯定。
丁杰一直热衷于社会公益性事业,这次画展中,他的作品《山的呼唤》被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双全集团董事局主席王伟斌先生以20万元收藏,丁杰当即决定将此款捐给家乡如东县建立扶贫助学基金。
丁杰是当代中国画坛具有实力的山水画家之一。这次展出的70幅作品系丁杰先生近几年来的精品,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有丈二匹的巨幅山水,也有一平方尺的小品,不管是大幅还是小幅都非常精美,这是他近几年在艺术道路上不懈努力的结晶。
展览期间举行了丁杰山水画作品研讨会 ,研讨会由马鸿增主持。与会专家们对丁杰先生的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的评价。(以发言先后为序)
4月14日下午3时,人潮涌动,《山魂水韵·丁杰画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举行。
《山魂水韵·丁杰画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华海外联谊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联合主办,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原弓艺术机构协办。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俞贵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宋仪侨、中央统战部三局副局长、中华海外联谊会副秘书长郭华、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马春雷、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上海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丁志坚、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迟志刚、中国美协副主席、上海市美协副主席施大畏、中国福利会秘书长艾柏英、上海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朱国荣、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青联常委、北京双全集团董事局主席王伟斌、上海杰事杰新材料公司总裁田千里、全国政协委员、茂祥集团董事长王茂祥、原弓艺术机构总监原弓等与各界人士数百人参加了开幕式。中央统战部办公厅、中国文联办公厅、文化部青年联合会等单位和个人发来了贺信。
这次是继去年6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展后的再次亮相。这是他在艺术道路上开拓进取,不断前进的一次实力检阅。这次展出了七十余幅作品,得到了上海美术界和收藏界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很受关注的作品《石魂》,在上海美术馆一亮相就受到广泛关注。
4月18日上午10时在上海美术馆四楼举行“山魂水韵-丁杰画展”作品研讨会 。研讨会由上海市美协副主席、秘书长朱国荣主持。(根据录音整理)
■南派与北派交融,传统与现代交融,诗、书、画交融
马鸿增(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美术馆研究员):丁杰是书画名人之后,青少年时期历经坎坷。但他在逆境中奋起,以执着、坚韧、敦实的品性,攻研山水画艺术。虽然刚步入中年,创作已卓有成果。他对人与大自然和谐合一的深刻理解,铸成了山水画的内核灵魂。其总体特点是:南派与北派交融,传统与现代交融,诗、书、画交融。由此而形成的艺术风格是:文气、静气、真气构成的意境美;点、线、面的交响构成浑厚而灵动、苍劲润泽的笔墨美。于是,我得出了语言纯正、品位高雅的印象。当代山水画坛充斥着浮躁、肤浅之气。丁杰在同龄当中所表现出的沉静心态,是非常突出的,我尤其喜爱他的《石魂》,那飞动的震撼力、喷薄的激情和罕见的视角,使这幅画成为丁杰的代表作。所谓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所谓山水画的现代感,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都可以从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以为这幅画也可以进入当代中国山水画优秀作品的行列。从中我也觉察到丁杰的巨大潜力和迈向更高目标的端倪。
■丁杰作品布局完整,反映面广,个人风格相当明显
范保文(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丁杰是我们南师大毕业的,在学生时代就举办了国画个展,这是很不容易的。现在看他的作品与学生时代已大不相同了,已经很成熟了,个人风格是相当明显。到京后,北方山水特质在他的画面中已相当突出,笔头很硬,又有江苏的秀在里面,点、焦墨的运用,又加以渲染,比北方山水滋润,吸取了北方山水很多长处。整个画面相当完整,点用得很好,避免了北方有些画家用点“碎”的缺点,整体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同时作品反映面比较广,三张丈二反映三个不同的面貌。尤其是石林作品,视觉独特。这次画展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观摩、相互借鉴的机会。
■丁杰作品有“厚重、浑然、灵通、松秀”的明显特色
丁涛(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丁杰的山水画我是第一次接触、观赏,感觉很不错。画家的作品难在个性鲜明和富有视觉冲击力,而他的笔墨做到了这一点,给人以较为强烈的审美享受。概括起来,其作品有“厚重、浑然、灵通、松秀”的明显特色。作者善于以点积线,以线积面,左冲右突,怡然成体,铸就了山水画活泼的艺术生命。他在使用“点子皴”和焦墨、湿墨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新安画派的些许笔墨;总之,他的艺术实践内蕴着广采博收,外露着独特情势的执著追求。这是很值得肯定和令人瞩目的。他是江苏人,曾就读于南师大美术学院,但是他笔下的山水画已与南方山水画那种秀润有余的特色,拉开了比较大的距离;而在将他的山水画纳入北方范畴时,又不尽然,其作品厚重中蕴含松秀,味之隽永。
■丁杰山水画沉雄老辣,格调高古
左庄伟(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丁杰君于十多年前南师大美术学院毕业时举办过个人画展,这在学生中罕见,作品清秀雅致,我勇撰文肯定和鼓励;在京城时曾寄过挂历作品与我,所画山水沉雄老辣,格调高古,笔墨渐趋成熟令我惊讶,画的风貌已有较大变化,在原有的江南清秀风格之中渗入北方的厚重阳刚大气。这次来金陵举办大型个展,分别十多年又见人见画,人似乎没什么变化,与我十多年前印象差不多,岁月并没有改变他的容貌,京城的生活也没有影响他的忠厚朴素沉稳的品行,还是十多年前所识的丁杰。而变化大的是他的山水画,面貌大变。大幅、大势、大气,变得我不认识了,变得我刮目相看。可以想象得到这十多年来他对山水画所下的功夫,看得出他对黄宾虹笔墨章法的探究与钻研,从黄师山水中竭力走出来的努力,以书入画重用笔、用点和线组成各种不同的面,在缜密充满的画面上巧妙地使用空白,使画之气脉通畅而充满生命的律动、老辣的笔意,不刻不板、沉稳中多见灵活,远观有厚重压倒一切之气势,近看有奥妙,貌似单纯,内涵多端变化,此乃为大家手笔。观丁杰君的画十分欣慰,如君有意将传统理法精华与现代意识结合,将传统笔墨与现实真山真水结合,始终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路,未来必有大成就,我深信苦寒必得梅花香。
■丁杰的作品厚重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厚重,而是情感上的厚重
黄鸿义(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画师):今天很激动,因为刚看了黄纯尧老师的展览,今天又看了丁杰的展览,就觉得当前山水画在飞速发展。我刚读了一篇文章,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情况,我觉得祖国的山河的确很厚重,他的厚重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厚重,他的文化烙印,他代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少人在里面流血,我认为山水画家能抓住国魂,抓住民族的魂是最重要的,所以黄宾虹讲“祖国山河无处不美”,所以一个画家能抓住这个东西他一定能把自己的情感与祖国的山河融合起来。我看了丁杰的画首先有这样一个印象,他的厚重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厚重,而是感情上厚重,他对山河有很深的感情,我觉得他的画既有传统又有现代,这一点是中国画里最难解决的问题。我觉得他的画与他的阅历有关系,他吸收了构成的很多特点,吸收印象派点彩的很多特点,但他又是用中国传统的很多笔墨,用中锋用笔、用点来表现,所以既不陈旧又不虚无,给我很大的启示;第二,他对山水文化的理解比较深刻,他没有抓住哪一个大家,哪一个面貌一味地追求,而是总体上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比如说他既吸收了黄宾虹的东西也吸收了张仃的焦墨,又吸收很多历代山水画家的特点,但是他把这些东西不是表面上形似和程式上的搬用,而是融合在自己对山水画的理解中,另外又把笔墨、书画的特点与点、线、面的构成都恰当地结合起来,他的画给我一种美的享受,既有意境方面的一面,又有笔墨形式方面的一面。我觉得看了第一遍的印象是深刻的,祝贺丁杰画展成功。
■丁杰走的是传统、生活、修养、创新之路,这是一条成功之路
周积寅(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看了丁杰先生的山水画展,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他走的是传统、生活、修养、创新之路,这是一条成功之路。
他的山水画有扎实的传统功力,作品中有沈周、石涛、龚贤、黄宾虹的影子,更有自己的面目;既有北方山水阳刚之美,又有南方山水阴柔之美。
他特喜欢用点,用丰富多变的各种点,一方面表现草木葱郁的树木,又可作为皴法表现山石肌理结构。有些画家也用点,且容易产生琐碎之感。而丁先生用点用得高妙,使画面浑然一体。他的大幅山水构图强调画面整体效果,点与长短线结合,加上渲染,形成黑白灰,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形成了他苍浑、雄健的艺术风格。
他的画宜远观,有气势,也能近观,有骨力。
他的画有意境,以画寄情,有清、静之美。
他注重画外功夫,重视书法,诗词方面修养,故有文气。
他的画,除了描绘泰国的风景外,多为心中的山水,但这种山水是从祖国山川来的,并已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表现程式。郑板桥云:“作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希望在描写真山真水中,描绘不同山水,不断创造出新的表现程式。
丁先生已取得辉煌,坚信前途无量,必将取得更加辉煌。
■看了丁杰的作品我很感动,有三个印象:大视野、大手笔、大意境
尹石(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看了丁杰的作品我很感动,有三个印象:大视野、大手笔、大意境。
为什么说是大视野呢?丁杰的视觉取于高远,驾驭整个山水画的全局,特别是构图上给我的感觉是境界非常开阔,视野非常高远,他的“石魂”给我的冲击力很大;采取个性化的独特视野,反复重复,用基本语言表达博大的情怀;制作的过程也是大制作,大描写,最后达到大效果,用独特的笔墨语言,非常刻苦地下功夫和花时间,毫不偷懒地描写每一个画面。
为什么是大手笔呢?他有扎实的传统绘画基础。从宋元明到黄宾虹,他有选择地继承传统,吸取自己最喜爱的,粗犷里有大气,在传统功夫的历炼上他下了很大的功夫;从南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地域里打好自己的基础,向北方发展,他是南人北画或是北画南画,基础在南方,吸收北方的东西,形成他目前的面貌;绘画中用书法的笔触入画,点、线、面用得非常自如,这是书法的功夫,我觉得他的书法写得非常好,也受到金农、沙孟海的影响,方笔很厚重、很大方、很历炼;他的画整个是厚重的传统,滋润的笔触和历炼的构图。
为什么是大境界呢?他借景生情,表达自我的感情,物我两忘,借景发挥;他在制作大画的时候是一种笔墨语言,在制作小画的时候他是用多方面语言,只要是自己的语言;他以诗入画,用诗歌、感想表达情怀。画外功夫、画外有音、画外有画;他是一个刻苦的人,在艰苦的岁月里不断磨练自己,对艺术挚着地追求,在南京是这样,在北京也是这样。在双年展很繁忙的工作中,他也没有忘记拿起手中的画笔。对艺术刻苦的追求也是对人生刻苦的追求,也是想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大山大水中。感谢丁杰回乡办画展,给江苏美术界一个认识的机会。
■平易、文学性、苍润是丁杰艺术独立性的三个方面
陈咏华(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编审):做人、做事、搞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平易。丁杰已达到了做人、做事、搞艺术三个方面平易的统一。他很随和,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是一个清醒的求索者。平易也是一种艺术独立。
丁杰的画题相当不错,他有相当深厚的文学功力。如他题写的“石魂”、“山不转水转”等等,看后令我生情。文学性也是丁杰艺术独立性的一个方面。
苍润是丁杰山水画艺术独立性的又一方面。丁杰的画有百看不厌之感,可用苍润二字来描述。
但构图有些过满,可留白。
■丁杰的作品是男性画家的气息,是健康的反映
胡宁娜(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丁杰的作品非常“男性”,有些画家的作品过于“雄性”,过于憨,有点五大三粗的感觉,还有些人的画过于纤弱,我不是说画画要有性别定向。而丁杰的画是健康的反映,是男性画家的气息,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从丁杰画展开幕式的火爆、规格高到今天理论家这么整齐到场,我认为丁杰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
■丁杰的画给我的感觉是好人能画好画,有润、有大、有宽,这一点很难得
吴为山(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丁杰的画给我的感觉是好人能画好画,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厚实、滋润、有温情。这些很重要。我们有些画家很孤傲,画得很冷,人不可接近,这就比较麻烦。丁杰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博爱、温情,所以他的作品内有润、有大、有宽,这一点很难得。
丁杰到北京后没有随北方的大流,他也没有像南方有些山水画家用细笔草草地、很不认真地画几笔。丁杰的创作态度是虔诚的,他把南方山水的气息带到了大山大水里去,我觉得这是形成面貌的重要原因。
我被丁杰的精神所感动,这么多的作品,这么忙的工作,他能静下心来创作。关键是从无数的点子中提炼出来薄薄的点子、透明的点子,用墨重而不焦,两极之间用到这种程度是很不容易的。
■丁杰的每一笔都偏向于重、浓、厚,颜色搭配得也很好,很注重基调。他有驾驭大画的能力,也有布局小画的能力
孙晓云(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我是第一次看丁杰的作品,真是很感动,看了好多遍。他的作品受黄宾虹影响,这是一个很高的起点,而且他的基本功是非常娴熟和老练的,另外他的画中间笔头的功夫非常好。因为我是搞书法的,我特别在乎笔头的灵动性。他的每一笔都有语言,都有固定的笔法的内容,有内涵。他的每一笔都偏向于重、浓、厚,颜色搭配得也很好,很注重基调,有褚色、有蓝色、有红色。他的大画和小画都很成功,他有驾驭大画的能力,也有布局小画的能力,都非常好。作品《石魂》就是一种创新,构图、视觉角度都很新,非常现代。40—50岁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我坚信丁杰将来的发展具有大家的潜质,现在不是初见端倪,而是卓有成效,我应该向丁杰学习。
■丁杰每一笔都有笔力,有气势,丝毫不是应付,很多作品有独到的语言和新意
常宁生(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丁杰先生的展览看了很感动。本来我想扫看一遍就算了,但走进展厅后就深深地把我吸引了,不容易走出来了。我觉得一个展览看过后能抓住你很不容易。我看了很多画展很雷同没有新意。看了丁杰的作品后还是很震撼的。他传统的功力很深,还表达自己独到的视觉感受。他的画构图比较满,很独到的视野。丁杰每一笔都有笔力,有气势,丝毫不是应付,很多作品有独到的语言和新意。
■我觉得丁杰已不是一支普通的笔,是用的一把雕塑刀,在塑造形象
盖茂森(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画师):我对丁杰一点不认识,看了他的画以为是一个老先生,很老练、很有气度。我认为一张画在展览上让人感觉到有一种冲击力,首先这张画要抢看,我们有时候看展览一点不激动,哗啦啦就看完了。我看丁杰的画以后觉得他把北方优秀的东西吸收到画面里来了,我先是近看,然后远看,越远越好看,说明他对画面的整体把握得很好。我佩服丁杰的画,我觉得他已不是一支普通的笔,是用的一把雕塑刀,在塑造形象,我要向他学习。作品硬邦邦的,他的石头、树,敲上去响当当的,很厚重、扎实地塑造山水。另一点,我准备探讨一下有扎实基本功,有开拓意识的画家丁杰他到底具备了什么样的修养?
■丁杰的画既有现代的构成,又有传统笔墨,他的画的整体构成是时尚的;既有北方的大气又有南方的秀润,他属于平中求奇的画法
高云(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我认为丁杰的画展是成功的,从社会的反响、领导的到场、专家的认可都是成功的,很难得。首先是他会做人会画画,我们讲人品不高画品也不会高,应先做人后画画,会做人才会画画。难得的是丁杰做人做得好,画画得好,这是提倡的。我们有的画家要么混于流俗,要么就是清高,两个都不可取。第二个难得丁杰的画既有现代的构成,又有传统笔墨,他的画的整体构成是时尚的。现在很多画都是做出来的,而他是“点”出来的、“写”出来的。第三,他既有北方的大气又有南方的秀润。南方画家可能会画得很耐看、细腻,或许大气不够;北方画家的画远看很震动人,但近看显粗糙,他是两者结合,难的是北方的大气和南方的秀润相结合。第四个难的是既平又奇,他属于平中求奇的画法,像黄宾虹、石涛都是平中求奇,表面看是平的,其实里边变化非常多,非常难得,如果讲有希望的话,我希望你在走向一条符合现代流行的审美情趣的同时怎么出来找到一条符合自己的特有的艺术语言,能到这一步,才能真正成为大家,这一步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我们很多人画传统的离开了时尚,不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人文化底蕴不厚,即使是最大的力气打进去,最大的力气打出来,出来以后以什么面貌示人,这可能是对画家最根本的考验。从美术史的角度看,但凡能留下来的,都是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甚至领导一个潮流一个画派,将会有许多人追随你。个人的艺术符号是非常困难的。丁杰还年轻;丁杰的画画得很松、很有潜力;丁杰的画很有基础,基础很牢固,所以丁杰还有发展的空间,祝贺丁杰。
车鹏飞(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山水画家):整个画展气势宏大,传统功力深厚,基本功扎实。非常注意书法的修养,小楷写得非常工整,而且是写在生宣上,功夫不得了,精神可嘉。丁杰非常用功,他在左冲右突,想确立自己的面貌。山水画比较难,在当下是难的课题。通过看他的展览我有很大的启示,他学传统就是注意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已跨出脚步。《石魂》作品思路非常可贵,用黄宾虹的技法画《石魂》,想法很好。总之,用笔大气,气魄比较大,我觉得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画展很成功。
谢春彦(上海中国画院美术理论家、画家、著名策展人):首先手抄小楷长卷感动了我。山水画家不好做,这个长卷,使我觉得丁杰是有做优秀山水画家的基础。中国画在这二三十年来非常繁荣,也非常浮躁。今天看了丁杰的几张焦墨山水我很喜欢,他没有拘泥于真山真水,中国山水画与外国的风景写生必竟不同,中国山水画的是精神,更多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从《石魂》作品中看出丁先生从传统路子走来,可以看出他心理准备走的路是很长的,这是他将来成为一个成功画家的前提。非常高兴地看到丁杰的画里很少有浮躁的东西,我认为这在当下卖得好、炒作得好的形势下是很难得的。我感受到了丁先生的山水精神,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探索,如“雾里看山”。总的来说,丁杰有写长卷的精神,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就,我们将拭目以待,希望再来看你第二次展览。
朱国荣(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看了丁杰的画展,觉得小画、中画比较好,笔墨非常到位,大画气势很大,但平面化,有点繁。《石魂》很另类,但图式上要动脑筋。很不容易、很有气派,从你的作品中上海人可以学到东西。小楷很到位。可以考虑一下为什么这两件东西最吸引人的眼球。谢谢丁先生给我们带来很有味道、很有艺术的画展。
原弓(原弓美术馆艺术总监):我非常喜欢古代艺术收藏,但我现在从事的是当代艺术。我为什么非常激动地愿意为丁先生做点事,完全是对他的《石魂》感兴趣,我跟他说,如果你画的都是《石魂》这一类作品,那么我相信今天研讨会的话题就更多一些。到现在为止,大家都提《石魂》这张画,说明他有话题。我觉得作为一个当代的传统艺术家,如果仅仅把古代的一些传统的技法,拿到当代来用,是非常不够的。生活在当下全球化社会的前提下,如果艺术家没有觉悟,还是沉浸于他的山山水水当中,无视于今天社会对我们艺术家的影响,他再怎么去变革,我觉得他还是没有觉悟。那么我为什么对他的这张画感兴趣呢?最主要是因为他的现实主义精神内涵,作为一个传统审美价值的艺术家,要走出这步很难。至少透过这张画我看到了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纷纷扰扰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充分感受到了艺术家对当下人民社会生活的人文关怀。我觉得丁杰在勇敢地探索,他肯定是在传统基础上寻找一种解放,寻求当下社会的一种与社会发展有关的语言,这是非常可贵的。不管他的创作实验是对的还是错的,但他已经有了观念。只要他走下去,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价值观,把握住中国人的意境、气韵,同时赋予当下的内涵。如果创作只具有传统的仿古手法而忽略当下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图式变异,这种艺术现象和状态是虚有的,也是没有现实意义的,而丁杰的探索是难能可贵的。
陈琪(上海市美协副秘书长、画家):丁杰从黄宾虹路子中来,他是走得比较成功的,用笔大气,树法、石法苍茫。写生已融入他的作品中,有些走向平面化的作品我很喜欢,如泰国写生作品,非常好,既有传统的东西又有自己的个性。他的题字、题跋用笔可以看出是下过功夫的,在他的画面中也透有书法的气息。书法对中国画家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画家现在生活好了,你能否沉下心来研究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值得深思。丁先生还是有他的创作轨迹和想法的,我祝愿他的展览圆满成功。
林明杰(《新明晚报》资深记者):我最近在写一篇文章《中国画的焦虑症》。这个焦虑症不是坏事,因为整个中华民族都在寻找一种对策,寻找一种自信心,但有一个过程,从丁杰的画中我们看到既有传统又不甘心就这么点东西,中国每个画家都有一个焦虑的过程。丁杰的画最后还是归结到他自己的优势,他好的东西,他找到人生的立足点,也就找到艺术的立足点。我很喜欢丁先生的笔触。他学黄宾虹但又有自己的味道,他更单纯,他提炼出来了,能表达他自己的心情,表达他的性格,这是他优势的地方。丁先生是非常勤奋的画家,他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东西。他的功夫很到位了,可花一点时间喝茶聊天,放松心情,因为你已拥有自己的自信了,让心情放松下来,你的作品会有新的面貌产生,会有虚有实,这样会更好。很高兴认识你。
沈虎(刘海粟美术馆艺术部主任、画家):看了丁先生的画展,我感觉两点,一是观念山水,二是从写生中提炼出来,这是国内目前追求的几个方面之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第一次看到把观念放到山水里去的画家贾有福的作品,当时不能接受,后来慢慢地能接受了。其实观念山水,在人物、花鸟方面也有表现,这也是一种尝试。我认为再怎么画,最后还是落实到你画得好。最近我们准备搞青年美展,还准备展一些老人的作品,看了一些已经作古的老先生的作品,还是觉得画得比较好,这就启发我们在追求的时候如何走得更好。
竹志俊(上海书画出版社理论家):上海展览很多,很前卫,但像丁杰这种有传统功力的展览很少见,我认为这次展览对当前上海展览的现状是很有意义的。一个画家有没有“灵性”,“灵”是画家对事物、写生的反映,而“性”是他的本性,民族根性。国内的很多画家民族根性都是很强烈的,但是相对来说,对现代的东西有些画家反映就比较弱一些,上海的画家,不是所有的画家,正相反。上海原来是十里洋场,移民文化,有些画家出国甚至入了外籍又回来,对民族性的东西不以为然,有些现代画展搞得像娱乐画展,很多人认为很有趣。但如果你的画像洋人那你是假洋鬼子。丁先生的画从笔墨和用笔上是经得起看的,他的点有很大的功力,他的画确实有北有南,今后可考虑将南方的灵动加入到有些大画里去。丁先生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今后的路还很长,我祝愿他取得更大的成绩。
卢金德(上海美协理论研究室主任、《上海美术》责任编辑):孙中山先生搞革命时,为什么那么多的南通人都是搞实业、搞艺术的?现在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都是新的东西。丁杰老师的《石魂》给我们提供了范本,他既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又是一个探索者。向丁老师学习。
毛时安(上海市文广局副局级巡视员、著名评论家):我看了丁杰的画展,看了他写的《水浒》,我觉得所有中国男孩子都应该看水浒,应该有英雄气。我看了丁杰的画展,觉得有两点:一是有英雄气,还有一点是有生命力。他的画里面有刚性的、很结实的东西;他的画浑厚,有拥抱世界的东西。毛主席在他的诗中写道:“山,快马加鞭未下鞍;山,翻江倒海卷巨浪,……”他从一个革命家的角度看山的动感。为什么《石魂》这幅画能跳出来,丁杰是学黄宾虹后,用黄宾虹的技法来表现山的现代感觉和现代认识。丁杰要用黄宾虹的技法形成自己的、现代的图式,这一点对艺术家很重要。有的画家终其一身也没有画出来,是因为他没有找到自己的图式,作为一个画家,要敢于形成自己的图式,这要有英雄气。走自己的路是很漫长的。要取最小的视角看大千世界丰富的东西。希望他画展结束后静下心来看书,思考一些更深的问题。
冯中起(苏州美术馆策展部主任):看了丁先生的《石魂》有启发。丁先生是从南往北走,我是从北往南走。我非常喜欢丁先生的大画,我作为一个策展人,希望丁先生到苏州美术馆展出,做一个交流。走进丁先生展厅,既有气势又秀美,他的笔触既灵动又很浑厚,这就是南北的生活。丁先生把墨的湿和干、浓和透控制得非常好。
朱敏(上海中国画院山水画家):看了丁先生的展览,我非常喜欢他的大画,有的平面化,非常好。还有几张小画很灵动,色彩处理得好。如果把大画的浑厚小画的灵动整合起来会更好。
朱新昌(上海中国画院人物画家):丁先生作品中用色也非常好,像几张小画,色彩非常厚。他的书法也非常好。在当今很多画家浮躁的情况下,能这样写是很不容易的。总的感觉,他的画既有现代又有传统。
何曦(上海中国画院创研室主任、画家):《石魂》这幅画你把自己生活中的感悟放进去了,你已经走出了黄宾虹的路子,这是非常好的。《石魂》的叫法是不是大了,你是一个守得住的人,这张画与你的性格是不是远了?我还喜欢你泰国写生的那批画,在这里我虽然是最小的,但我还是叫你一声“丁老师”。
江宏(上海书画出版社理论家、画家):我觉得丁杰是有个性的画家,能把自己融合南北的感受表现在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