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王序步入设计界的时候,很多人还不明白什么叫平面设计;王序从平面设计中走出来的时候,他再一次超越了……
(二)
这就是王序,他的经历可以写成很多故事。从197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系,到如今获得各种国际竞赛的奖项,王序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自己的路。“我毕业的年代比较早,当时的设计师很少,你跟人说设计别人还不明白,你必须说我是美工,我是做广告的。”王序回忆当年的情景,说到观念的滞后,“那时候没有任何现代设计的意识,当时只学习基本的中英文字体……”王序说着,讲述起这些年来他所走过的设计之路。
大学毕业后,王序在一家公司工作,他从事的第一项设计是做出口包装纸,之后陆续做一些杂志的设计。因为工作原因,他多次来往于广州和深圳之间,眼界逐渐地开阔起来。1986年是他的人生转折,他被派往香港从事一些设计项目,这个机缘为他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这个阶段的思维非常有意思,它完全刷新了我对设计所持有的观念。”王序一边说着,一边罗列了他在香港期间所关注的几位设计师。比如王序在赴港之后迫不及待去拜访的设计师石汉瑞,“我觉得石汉瑞就是我的恩师,他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已经深入到我的骨髓里面去了。”
石汉瑞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在他的影响下,王序的设计风格曾经一度被人戏称为“耶鲁风格”。王序说,那时候他跟石汉瑞的交流话题非常广,大到设计理念,小到图片和版面的位置及处理方法,几乎是无所不谈。
“这对我的影响实在太大了,非常深远,可以说是一辈子受用。”
王序说,在香港的时候,他还关注靳埭强、陈幼坚、杉浦康平、五十岚威畅等设计师的作品,获得了飞快的进步。“1986年香港设计双年展我只是一个看客,1988年我就获得了金奖。”
说到这里,王序的声音顿了顿,仿佛回到了从前。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王序的设计作品陆续在国内外各种评选活动中得到专业同行的好评。以至于十年后的1999年,王序凭借自身的实力,与澳大利亚艾米与维臣设计公司(Emery Studio)、荷兰登贝设计公司(Studio Dumbar )结为国际联盟。目前,王序领导下的王序设计公司具有跨学科合作的优势资源,与世界著名的建筑师、产品设计师、艺术家、教育家、多媒体设计师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三)
“您在设计中善于借鉴一些东西,可以谈谈有关的情况吗?”
“其实,每个设计师都要善于借鉴一些东西。”王序说,“借鉴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2005年我在为‘广岛长崎原爆六十周年纪念’的设计项目中,就借鉴了参观西安碑林时看到的‘残缺字’,并把碑刻上真实的‘残缺字’作为设计元素运用到作品中。”
王序从资料柜中取出该项目的有关档案,“这是一次以‘传真’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展览,所有的设计作品不需要邮寄,只是通过传真机发送到(日本)那边,展出的时候也是用这些传真件直接展出。”王序这件作品的主体元素很醒目,就是“广岛长崎”这四个残缺的汉字,出人意表的是,这四个汉字并不是放在一张传真纸上,而是通过60张传真纸,按照王序的既定编号拼接而成。
“当时参展的设计作品,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不少设计师都是国际级的大腕儿,”王序说起展览的情况。因为主办方要求有关设计师只能以A4型的纸张创作,参展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局限在单张的A4型大小,只有少数几个人例外,使用了两张或三张A4型纸张拼接的方式。“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我是用60张A4型的纸张拼接起来的,在纸张数量上跟60周年相对应。”
“60张纸的顺序都是编号的,传真到那边之后,按照我的编号拼接在一起就是了。”王序说,“这件作品传真全部过去,大概花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主办方也没有想到我是这样设计,他们很重视,在展览的时候,把我的作品放在最前面。”王序说着,轻轻地一笑。
“其实,借鉴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原创精神前提下的借鉴。就像这件作品。残缺字的斑驳效果,跟‘爆炸’造成的心理体验也产生了对应关系,并从视觉上给人一种震撼效果。如果没有原创的态度,没有明确的概念和清晰理念,也很难有成功的作品。”
(四)
“有人对您的一些近期作品有不同看法,认为您的设计性太强,比如您做的书,不像是书,而更像是一件产品,您对这是怎么看的呢?”
“这是自然,我也听到不少这方面的议论。”王序边说边点头,“就说去年我为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设计的那本《创造历史》,就有各种不同的争议。”
这是一本参差不齐的书,王序在设计中考虑到书中的内容是回顾上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的历程,所以在书页的宽度方面作了各种变化,有一些页码宽一点,有一些页码窄一点。宽的和窄的互相穿插,侧面看上去一波三折,就像波浪的起伏。“其实,中国现代艺术的历程也是这样的,有高潮,也有平静的反思。我们都是过来人,在当年的亲身经历中,有过那种起伏骀荡的体验。”
“所以,您就试图把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也算是吧,”王序说。
“您最近做的这本《刘小东写生》画册,也有很大的争议。”
“是的,有人也直接跟我说它不像是一本书。”
王序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并没有觉得为难。“设计的过程也是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跟刘小东有过多次接触和交流,不断地修改想法,不断地增添新的元素。到后来,设计思路定型之后,邀请刘小东在预定的位置上手写……就是后来大家看到的这种效果。”
“最终的效果,跟一般意义上的书装设计很不一样。这样做,会不会是对业内游戏规则的一种挑战呢?”
“也是也不是,做什么都要有一定的规则。但是,规则是人定的。就像我们现今所接受的规则,是前人根据当时的情况约定下来的。随着情况的变化和新的需要,我们也可以从实际出发,突破它、改变它。”
(五)
“您从事设计这么多年,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我觉得,我们应该从设计之上看设计。”王序几乎不需要思索,就脱口而出。“我们所面临的设计,已经不是过去思路下所界定的设计。当前的设计,理应融入多学科的思考,以书籍设计为例,它完全可以吸收其他专业设计师的观点,包括时装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以及产品设计,等等。把相关的和可取的经验,融会在具体的思考中。不仅如此,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其他领域的发展,对于设计也能提供各种有效的营养。”
王序接着说,“我主张从平面设计中走出来,设计不能局限在视觉的、平面的概念,应该调动一切可能的视觉因素,甚至连嗅觉的、听觉的和触觉的若干因素,也都可以引入设计的视野。再就是平面的概念,也要有新的认识,我主张设计要超越于平面,应该坚持从二维、三维、四维到五维的多维思考,保持设计的新鲜度。”
“在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原创。这是一种价值观,是生命活力的体现。”王序说,“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