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中华文化深深地浸透着“竹”的印痕,历代的绘画诗文等,无不赞美着竹那孤高、直节、清灵的品格。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翻簧竹刻艺术这朵竹苑奇葩,期待着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使其更富有生命活力。
竹刻艺术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古人用竹子写字记事。六朝开始在竹子上雕刻,唐代竹刻艺术已颇负盛名,至明清时期已广泛流传。翻簧竹刻是在竹刻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工艺品。翻簧制取的工艺比较复杂,先须去除竹子的青色外层和中间层,取竹子的最里层大约2毫米左右,剖一条缝,经过高温水煮、防蛀、烫压、整平、粘贴成面状后才能进行雕刻。竹簧素雅光洁,宛若象牙,自然材料的质地美、色彩美、构成了她独特的美感。随着现代科学的发达,对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探索、创新,翻簧竹刻工艺的品种、器物造型逐年增多,表现形式和装饰手法也丰富多彩。在工艺美术的百花园里,在琳琅满目的国际贸易市场中,翻簧竹刻工艺以她清丽素雅的独特风貌呈现于世。
翻簧竹刻工艺的器物造型,由早期简单的笔筒、诗简等,逐年发展到有文具、花插、屏风、宫扇、花瓶、果盒、首饰盒等。在原有的日用品基础上,发展到大件高档的陈饰品,由竹制品发展到竹、木断面镶嵌等等的工艺美术品。
在表现形式和装饰技法方面,由原先简单的线刻、留青刻的基础上,发展到彩绘、电烙绘、浮雕、在竹簧上采用硝酸腐蚀后加以雕刻、线刻与浮雕相结合等多种装饰形式,在品种、造型等方面日臻完美。
历代许多闪光的姐妹艺术,如汉画像石、浮雕壁画、金石印章等优秀艺术,为新的翻簧竹刻工艺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值得借鉴、带有规律性的经验,使原始的装饰形式焕发出新的光彩。
工艺美术有不同的种类,各具特色,也都有长处和短处。竹质性脆硬、纹理平直,不易曲折,虽然在暂时受热时可作伸展,但在胶压时容易碎裂,所以在器物造型时必须考虑到这种材质的特殊性。
江西靖安的翻簧竹刻工艺,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形成了江西独特的地方风貌,当地的翻簧竹刻品种繁多、技艺精湛、各臻其妙,在全国同行业中呈放异彩。作品曾多次参加“北京中国工艺美术展览”并出国展出,远销东南亚许多国家。精巧优美的翻簧竹刻工艺美术品,得以被广泛陈饰与珍藏,受到一致好评。江西靖安的翻簧竹刻作品曾多次获科技成果奖,先后被《中国工艺美术》《江西工艺美术研究》等书刊选登,还曾被拍摄成电影《竹艺》。
中华竹文化深沉博大,内涵丰富。竹的精神、竹的风韵令人豁然、爽然、铮铮然、悠悠然。翻簧竹刻将随着人们对竹文化的推崇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更好地发挥中华竹文化艺术,使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也为纪念曾为竹刻艺术作出过奉献的前人,特整理此短文和部分珍藏图片,希望与爱好者共缅同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