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很清晰地记得自己在农村写生创作时与农民交往过程中的故事。一次,他画坏了一幅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画,不想这幅画被一位农村大娘瞧到了,她看后依然评价说“画得真像”,吴冠中莫名产生了一种欺骗他人的感受,之后,吴冠中又画了一幅自己较为满意的庄稼图,拿给这位从没有念过书的大娘看,她看后很激动地评价说“画得真美!”
由此看来,“真像”和“真美”的区别,没有文化的人也可能会识别,审美的素质并不以文化水平的高低来判断。“文盲”不一定是“美盲”,同样,很多有文化的人倒可能是“美盲”。
吴冠中又开始提起某些科学家和作家在美感方面的缺失。他举例说明,以前国内一些作家到国外参加活动,空余时间去参观美术馆,外国的作家看到那些画都能说出个好坏来,但中国的作家却硬看不懂。“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就缺乏审美教育。”
艺术需要雅俗共赏,这是说艺术的大众化。欣赏艺术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观众或许不能完全了解,但能点头就可以了,如果作品在社会上没有作用,无法让人呼吸到,那就没有意义了。
艺术还有引导作用,这是说艺术要化大众。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准,这需要打开视野提升审美范畴,以前我们是把国外很平庸的东西当作宝贝引进的,后来又全部视其为洪水猛兽加以排斥,现在我们的眼睛亮多了,辨别的能力提升了……
这是艺术的责任。吴冠中的话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