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者如林,绘画作品铺天盖地的所谓艺术繁荣的现实语境下,艺术作品的精神价值体系,在日渐缺失文化立场的泛商业化艺术浪潮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坚持具有人文关怀性的艺术良知的作品,在日渐饱和的商业化艺术品市场体系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刘富春的作品,随处可见厚重与纯朴的味道,在我们久已惯见的绘画形态语言里,他是一位做艺术做得很厚道的艺术家,在他的画面上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讨巧的功夫和任何精致的手段,这在画风飘忽不定的流行艺术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艺术家的这种坚持在我看来正是一种对于中国架上绘画民族性的一种深省与觉悟。这种觉悟绝不同于对架上绘画的背叛。一种对于画道的自我印证,但艺术家似乎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文人化的乡土情结的关怀。
画家的画面如泥土般厚重,几乎摒弃了所有时下流行的视觉经验与手法,而纯以直觉地直来直去,创造了一种对画面本质的触摸感,他甚至把过人的技术看作一种创作的束缚,他始终坚持一种率直的虔诚,他的绘画语言不带任何一丝的阴谋,在所谓高手林立的“江湖”,甚至与这个江湖格格不入的语境,来寻找艺术创作语言的返朴归真,如大刀阔斧,横扫千军,把温存的暖昧与繁复的“商业制造”彻底颠覆。
从他所选择的题材上来看,不难看出艺术家对历史人文痕迹的关怀与缅怀,这是与他年轻时代的切身经历所分不开的,这是些仅存于某些历史图库的片段与我们早已远去的记忆。他把那个年代的真诚与简朴回归到自己的画面中来,如笨重的老机器,如生生不息的土地,如挥汗如雨的耕者,默默去开垦这片记忆里的土地,这片早已荒芜的记忆。
“土地意象——刘富春油画作品展”于10月28日至11月17日在北京市西城区北二环中路德胜门箭楼北京艺森画廊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