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绘画而言,尤其是油画,往往容易掉进技术崇拜的陷阱,但绘画在真正意义上并不以技术来决定高下。因此,在艺术的批评语汇中“眼高手低”是一个非常褒义的评价。“手低”是技术层面上的一个判断,“眼高”则是一个关于艺术家悟性、眼光和学养等上升至精神层面上的问题。
青年油画家蒯连会就是一位“眼高手低”的画家。经过严格学院主义训练的她在油画的技术上早就有了较为成熟的表现,这在她硕士阶段的人体和静物写生的作品中得以证实。但蒯连会对这种技术性的成果从不沾沾自喜,她在艺术上更多地是趋向于对“眼高”境界的追求。鉴于她“手低”基础已经有了一个不俗的起点,她的“眼高”也就势必有着更高的要求。从她目前正在不断实验着的大量风景、静物以及人物作品来看,那些形的表现到形的消失再到形的隐现等系列探索都是“更高要求”的过程体现。事实上,一个画家只有有了这样的诉求,他或她才在真正意义上具备了创作优秀作品的基本条件。值得一提的是蒯连会对这样的过程已有了一种持久战的自觉,她并不急于给自己的绘画确立某种永久的图式或风格,这一点也体现出了作为画家的一种成熟和远见。确实,图式或风格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艺术家成就的标志,也是制约艺术家发展的樊篱。
更让我欣赏的是蒯连会的绘画状态。良好的状态往往是成就艺术家的重要条件之一。我这里并不是狭隘地指她在具体创作时的某种面貌或情形,而是泛指她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甚至心理状态。她随意地读书、轻松地画画、愉快地旅行,尽可能地不让那些可能烦扰自己的事情来烦扰自己,一切都在不紧不慢之中进行,一切看似没有计划和程序,一切又有明确的指向。我相信只要蒯连会能够保持这样的状态,同时心怀她的诉求,势必能够达到她的“眼高”境界。
(漠及原名刘伟冬,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评论家、《美术与设计》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