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3版:书家
3  4  
PDF 版
· 李强书法创作之我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李强书法创作之我见
□何应辉
  20世纪90年代中国书法创作的发展及其成果是令人瞩目的。其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一批优秀青年书家的崛起。他们的创作尽管不无尚待改进之处,但他们以艺术创造的空前自觉与切实努力,在传统-当代-未来的历史进程中,十分关键地实现了主体对艺术的主动把握,因而在切入传统、指向未来这两方面,总体地显示出优于中老年书家的敏锐度、包容性和前瞻性。我以为这正是我们事业向前发展的希望所在。李强,就是这一优秀青年书家群中的佼佼者。使李强突出于众的,是他在艺术、人生的历练中对道的悟解和因此所表现出来的成熟度,不无历史的必然。借鉴汉魏民间书法遗迹,张扬艺术原创活力,力图展现质朴、自由、雄奇、宏逸的主体精神风采,在20世纪末的书坛已成为一种风气。它在具体创作形态上有着种种不同的表现,当然其中必有成功,也包括部分失误遗憾。得失之间,关键在于主体的修炼与觉悟。很明显,李强的书风也在这一大的路数上。对艺术追求的选择本身,反映着他自身的气质、性情,折射出他的人生体验,审美理想。但更重要的是,李强与同一类型的其他有代表性的青年书家的区别——我欣赏他的直率而精审、沉强而灵畅、博大而松活、放逸而不张狂、奇险而不诡诞。换句话说,在这一类型中,前进的“失误与遗憾”恰恰就是:荒率、简单、傻呆、矜持、嚣狂、怪诞、作态,等等。难矣哉,“度”的把握!孰能无过无不及?“度”,是艺术家长期、反复锤炼才能解决好的问题。难怪孙过庭要有“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感喟了。“度”不仅标示出作者艺术修养的火候,而且能透视到作者人生历练中的觉悟程度。我们当然不能说李强已达于“通会”,但就其一系列成功作品观之,他在这一点上的努力比其他书家则要更为自觉,其创作因之也就更为成熟。我特别想提到他植基北魏却又不无帖学来源的行草书,结字的多样变化完全因笔势与气韵的流宕而自然生发,较之于时下很多行草书作者的为变而变、故意安排、装怪作态、矫揉造作,高下立判。还有用笔,既有碑的质拙,更有帖的流顺与爽俊,笔法、笔形的丰富统之于气韵的畅达,如无学而能优的技巧功夫和意气通达的创作心态,是不能为的。此外,李强对于作品视觉形式颇有现代感的多样探索,也在传统与现代、书法与美之间,很好地把握了分寸,比之于好多“学院派”或“现代派”的作者,来得要成熟得多、精彩得多。这也是我的一己之见。我不想再落俗套地就李强作品的不足之处来啰嗦,为艺至李强这程度,应如饮水者冷暖自知。我相信并期待着他更上层楼的登攀。

  (何应辉,中国书协副主席、四川省书协主席)

  

  

  

  

  

  

  

  李强,为《青少年书法报》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会员,小刀会成员,荣宝斋画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法教师。现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

  地址:北京天通苑邮局18号信箱李强艺术工作室

  邮编:102218

  网址:www.LQart.cn(李强艺术馆)

  电话:13601068869(有李强系列新作品集邮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书家 00043 李强书法创作之我见 □何应辉 2008-1-19 48256DEA008181F5482573D20024CD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