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4版:画家
3  4  
PDF 版
· 二十年磨一剑
铸就《西藏风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文怀沙(国学大师):谈到西藏我始终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文成公主,还有一个叫敬庭尧。看了敬庭尧的画使我感到这个中年的画家,充满了诚挚的感情来探索西藏伟大的灵魂。认识西藏不容易,认识敬庭尧的画也需要水平。

  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我问敬庭尧,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对西藏的认识,他想了想说:“是西藏融化了我,我融入了西藏。”我想这个中间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家的执着,一种艺术家全身心的付出与奉献,是作为艺术家自觉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和贴近群众的自我磨练,于是才有了他笔下充满热情的作品。因为敬庭尧选择了美好,因此他注定要承受艰难,这如同只有历尽磨难,才有望获得光明一样。他还说,“如果有一天我将离开这个世界,我就带着我的作品去高原天葬。”但是我希望,敬庭尧能够把作品留下来,因为这是他艺术生命的延续,也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丹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他在藏区出资修建藏民小学、抚养失学儿童,被高原牧民称为高原之子。

  刘曦林(著名美术评论家):看了《西藏风骨》画展感觉画家敬庭尧是高原儿子,文化的使者,具备将军的气质、勇士的胆量、绣女的功夫……

  程大利(人民美术出版总社总编、中国美协理事):敬庭尧先生是优秀的画家。看了画展我有诸多的感触。为什么画展开幕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形式呢?因为有一个特殊的内容,那就是《西藏风骨》。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觉得他的艺术有真情,还有深情。我在敬庭尧的画里看到一种境界,就是深深地扎根西藏和西藏文化,才可以画出深度,画出厚度来,值得祝贺!我觉得敬庭尧这个人,是追求高境界的,他为什么有魅力呢?就是追求高境界。在艺术上,他不断地追求新高度,把生活和艺术放在一起,他是敢于犯险获难,自讨苦吃。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这样一个新高度。

  尚辉(《美术》杂志主编):敬庭尧把西藏的文化不是表面和肤浅地去呈现,作品里有人性,有人和自然的关系,纯朴、稚拙的感情在里面。他的《可可西里卫士》这件作品是很成熟的,所以我说是新世纪中国画现实主义的一个代表作。

  林木(四川大学教授):我们中国画被糟蹋,文人画里面一些消极的东西也有一些因素。所以敬先生的画,应该说当然是真正画家之画,这是一个褒义词,而且很褒的词。

  陈醉(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这个展览确实很好。它的特点很明显,就是“大”。第一是画面大,中国画的画面大是不容易的。以前古人有大壁画,现在他画这么大的创作,构思的能力都能跟上,很了不起。第二是他的气魄大。画面大,又画得好,就不容易了。中国画能画出这种大气魄,尤其是人物画,确实要有很高水平。第三是特性大。我觉得他这批作品最动人的就是大特写。尤其那几幅人物头像和“六字箴言”很了不起。这是他的特色。题材取得那么好,构思那么巧妙,那么有效果,是很有代表性的,起码是有阶段性的代表性的一个画家。

  李永林(解放军艺术学院副教授):敬先生是我们军队有代表性的重要画家。军队的画家在面临题材的时候,实际上有很多的选择,我觉得敬先生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有代表性。敬先生的《西藏风骨》拓展了我们中国画吸收西方绘画语言和精神的一个空间。说明中国画有很大的可塑性,给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启示。

  赵立忠(中国国家画院副研究员):敬先生的东西充满了激情。感觉像雄狮一样,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是内在的。他表现的东西很结实,感到像宇宙掉下来的陨石一样厚重,又很虚幻,让你觉得很神秘。这神秘有两方面,一个是他表现的题材,他所表现的西藏的风土人情,和他对西藏的文化深刻的认识。我认为敬先生的作品应该列入画家画里去。这是实力所在。

  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著名理论家):今天的画展突出一个特点就是“大”。画面大,气魄大,力度大,冲击力也比较大。伟大的时代会产生伟大的画家,伟大的画家需要以伟大的作品作为支撑,伟大的作品需要一个扎实的基本功,和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敬庭尧能够在这二十几年里,三十多次走进空气稀薄,内地人望而生畏的西藏,这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敬业精神。他在当前商品经济社会,人类比较浮躁的状态下,二十多年扎根西藏,值得我们学习。我觉得敬庭尧的画很有深度、很有个性、很有新意。西藏不但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关注的地方,包括我们的敌人。所以敬庭尧的画的意义,绝不单纯体现在画面上、造型上、色彩上,他把西藏研究得很深透,是用中国画表现西藏的代表人物。我希望敬庭尧趁现在还年富力强,用这种精神画下去,一定能为我国的艺术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李人毅(沈阳军区创作室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家):敬庭尧是始终跪姿装子弹的战士;是一路叩首走向圣地的朝拜者;是一个在逆境中崛起的大艺术家。

  史国良(著名画僧):这是我这么多年难得见到的很有生活气息的展览。我觉得我够执着的了,他比我更执着。这么多年一直在西藏创作这么多画,画得又好。我没想到,他真的把西藏的精神和西藏的酥油味带到中国美术馆来。敬庭尧虽然是军旅画家,但是在他的作品里更多是人性的东西能触动心灵,我觉得很好。

  陆军(《美术观察》学术部主任):我看了展览,确实有特点。敬先生深入生活的状态,以及大幅作品形式新颖,非常特别。敬先生对艺术虔诚的态度,当今的美术界是缺失的,所以难能可贵,非常值得当今画坛学习。

  徐沛君(《美术观察》主持人):西藏题材是老题材,从解放到现在一直是热门的题材。但是几代人画西藏都有不同的特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是苏联式的现实主义,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现实的写法,九十年代到现在把西藏题材泛滥了,可是在这种潮流下,我担心西藏会不会被画烂掉,会被人讨厌。但是敬先生的题材,他画的西藏让人耳目一新,让人振奋。他的画有史诗般的带有唯美的气息,抒情性很浓厚,既艰辛有力,又清新自然。我感觉到他把传统的中国画应用到人物的衣着的描述上非常的成功,既有造型,又有独特的效果。

  赵权利(《美术观察》编辑部主任):敬庭尧先生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有一个非常可贵的品质。这个品质就是对于他所描绘的生活题材的一种热爱。一种充满感情的热爱。他通过中国画的笔墨,然后结合了西方绘画的造型理念,描绘出我们中国西藏这个特殊的地域,特色民族的风土人物风光。他有一些描绘比较扎实的作品,他不是工笔,但是具有和工笔一样的深度,就是造型的深度。

  许向群(《军营文化天地》主编):他对于西藏文化自然的敬畏崇敬的心情,包括对人的状态的融合,使他的画表达得很真诚。结构素描淡墨的结合独特的精神表达方式和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肌理的运用,形成深度的感染力。

  陈玉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军事博物馆创作员):我觉得《可可西里卫士》不是单单的画了西藏,他实际是对自然,对人类的关注,我觉得是非常难得的。老敬这批画里有大的头像,有非常大的优势。就是有崇高在里面,不单单是对藏族的认识,我觉得是对民族的认识,我觉得是非常了不起的。

  赵华胜(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院长、辽宁画院原院长):我看了展览以后,第一是高兴,第二是为他骄傲,第三特别感慨。他不是一般的画家,从士兵到将军级别,他受了很多苦。他得到了生活和艺术的“真经”。

  陈发仁(理论家):我说八个字,极有耐心,追求个性。敬庭尧先生是对西藏高原含有深情厚谊的,而且有耐心的画家。为了追求艺术他三十多次到西藏,是相当相当了不起的。西藏是个十分有个性的地方。我们画西藏的画家很多,但是像他那样用生命去体验西藏文化的画家很少。他献给观众的不光是宏幅巨制的力作,还有浓厚的藏文化。这个展览是立体的、厚重的、是震撼人心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24 2008-1-26 48256DEA008181F5482573D8001EBAD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