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视点
4  
PDF 版
· 传统资源的
研究与利用
· 2008亚洲双年展群体联动
· 丹青雅士共品风雅
· 艺术解读“快城快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传统资源的
研究与利用

陈履生
  在推动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盛世里,敦煌和光透过中国美术馆而闪亮北京,辉映世界。由中国美术馆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面壁生华——艺术名家与敦煌”、“古韵新风——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创作展”,以主办单位史无前例的规模和气派,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占据了中国美术馆一层的全部9个展厅。不管是矗立在美术馆门前的莫高窟牌楼,还是将美术馆外墙正立面整体装修成莫高窟的感觉,以吻合戴念慈先生当年的设计理念,这一大手笔都令专家学者和普通观众感到新鲜和振奋。无疑,这是给予新年、新春的特别奉献。

  敦煌像中国艺术的百科全书,其内涵的丰富和学科的多样,使得国内外的几代学者为之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他们继往开来行走在敦煌学的道路上。围绕着敦煌千年的历史,有许多故事的传说,有许多人的事迹,也有许多难以解开的奥秘。敦煌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关系,就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课题,而研究20世纪的许多著名艺术家,如张大千等,都难以绕开敦煌的话题,从“面壁生华——艺术名家与敦煌”所展出的常书鸿、吴作人、关山月、叶浅予、张仃、朱乃正、靳尚谊、常沙娜、林岗、詹建俊、全山石、杨之光、欧洋、方增先、袁运甫、袁运生等临摹的作品,就可以延伸出许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课题。当然,除了展出的近70件临摹作品外,还有许多因为收集的问题而没有得到展示的更多的美术家的临摹作品,如张大千、谢稚柳、董希文等,虽然这些作品各有其自身的价值,但更为重要的是与这些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所反映出的与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关系。如果撇开了保护的话题来谈,从20世纪50年代初为了爱国主义的教育,调敦煌的临摹品到故宫展出,到为了民族文化的传统以及民族化的问题,敦煌像一个吸力巨大的磁铁,吸引着美术家们不断去朝圣,至今,中央美院壁画系还是把带学生去敦煌作为一项传统的教学内容。有的艺术家因为去了敦煌而受益终生。

  从整体上看,敦煌艺术的成就给予20世纪中国美术家的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心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敦煌艺术在20世纪关于民族文化传统的研究和利用上的经验,如同其本体,已经成为现代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显然,5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民族化的问题,因为它的现实性,今天成为这一时期美术史中必谈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研究与利用的问题,在今天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传统作为一种凝聚着先人创造精神和成果的资源,研究是学问,利用也是学问。而老一辈美术家研究和利用的经验给予我们今天的启示,像传统资源一样,也是后人的一笔财富。因为在中国美术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问题如古今相同的月亮,在新与旧的时空交替中依然表现出它的当代性。昨日的敦煌与今日的敦煌、未来的敦煌,许多问题是日新又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视点 00001 传统资源的
研究与利用
陈履生 2008-1-26 48256DEA008181F5482573DA0016895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