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9版:作品
3  4  
PDF 版
· 魏贤洋与他的铁书艺术
· 纪录生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魏贤洋与他的铁书艺术
□朱庆文
  初次见到魏贤洋时,那是一个初冬的日子,他身着普通得有些寒碜的黑色夹克。腋下还没有忘记夹着他那宝贝——贤洋铁书。

  我们见面的地方是一个位于城西有些档次的茶楼,魏先生从容坐定,他的这身打扮总还是与环境有些不和谐,如果不是朋友介绍,我是怎么也不会把眼前这样一个农民模样的憨厚的年轻人与书法艺术联系在一起,更不能想象的是他竟然就是现代铁书艺术一代宗人。

  魏先生出生在人杰地灵的皖南芜湖南陵县的一个小山村,祖上虽然不是文化名家却也是秉承着当地那纯朴的习文咬字民风。

  小时候,贤洋是一个调皮的男孩子,最终把小贤洋带到艺术之路的,既有山村的文化氛围,也有些偶然。那是在小贤洋上小学时,一群城里孩子来村里写生,他们用毛笔在纸上涂涂画画,让小贤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走后,小贤洋常常一个人去那小溪边,回忆着城里孩子画画的情景。没曾想到,竟然在地上捡到了一支毛笔,小贤洋如获至宝,跟母亲要了两块钱,从市场买来了墨水,他每天放学后,也开始涂涂画画。小贤洋的涂涂画画虽然把家里弄得乌黑不堪,但山村的文化氛围、母亲的宽容理解使得这幼稚的小苗有了成长的环境。

  小学三年级时,学校开始了“写大字”(书法)课,因为小贤洋的提前学习,使他在班上的“写大字”成绩一直受到教师的表扬。这更加激励了小贤洋对书法的爱好。从此,小贤洋就没有放弃过练习书法。小学毕业时,已多次参加学校和县里的书法比赛,获得少年书法奖项。

  小贤洋的母亲见儿子如此痴迷“写大字”,便循着村里一些老人的样子,给贤洋一间小屋作为书房,并请老人给取名叫揣春轩。她希望儿子永远朝气蓬勃,处处逢春。却没有料到的是,儿子却整天站在灼人的火炉旁,以铁为墨,用锤作笔,敲打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术——铁书。

  也许是魏贤洋与铁艺注定有一生缘。魏贤洋家就在中国铁画之乡——芜湖。在小学毕业后,小贤洋就对家乡的铁画产生了兴趣。在偶然的机会,他得知这铁画就是附近的铁画厂师傅们做的,于是,他就常逃学去铁画厂看师傅们锻造铁画。偶尔在师傅们走开而出现空位时,小贤洋也拿起铁锤,学着师傅们的样子在火炉旁敲敲打打,心灵手巧的小贤洋竟也很快打出自己的名字来,得到了师傅们的赞扬。虽然铁画厂的师傅们赞扬他打出来的字不错,但师傅们从来不把铁书当一回事,都认为这是徒工们做的活,毕竟在这传统的铁艺中,铁画是主角,铁字仅仅是配角。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就这个瘦小的男孩子,此时在心底里已埋下了一颗创新的种子,日后他会成为中国芜湖铁书的主创者。

  随着不断的创新,魏贤洋慢慢地琢磨出一套铁书艺术独特的制作工艺,以锤代笔,以铁为墨,“铁为肌骨书画为魂”,从形从态、从意从境地精心锻造,不仅能做到了形似,更是做到了神似。有时为一幅作品,他多次反复审读原书,直到领会其内涵韵律,常常是 “一日不得一字,百日不得一画”,遂魏贤洋所制作铁书不失书画之意境,不失作者之风格,有其特有的魅力。

  近年来,魏贤洋的作品先后参加了北京第2届中国农业博揽会,入选美国加州第29世家农业博览会,地方电台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他的铁书艺术,地方县志也专门为他和他的铁书艺术列有条目。

  2007年,他携着他的铁书艺术闯入了杭城,在城西花鸟市场开起了家乡以外的第一家连锁店。2008年,已36岁本命的贤洋,他有了更多的理想和期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作品 00029 魏贤洋与他的铁书艺术 □朱庆文 2008-3-8 48256DEA008181F548257402000AE51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