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9版:美育
3  4  
PDF 版
· 教学论坛
· 与作者同步成长的儿童画
· 也谈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国画创作水平
· 美术教育中的生活资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与作者同步成长的儿童画
■杭州市秋涛路小学 孔王兴
  儿童都喜欢幻想,特别是当他们在运用口头语言表达的时候。比如有个小班的男孩告诉我说:“我肚子里有个变形金刚,他的力气很大的!”于是旁边那位小班孩子就坐不住了,他大声地喊:“我的肚子里也有个变形金刚!他的力气很大很大的呢!”我当然相信他们的话,因为这是一种低幼儿童的幻想,——他们通过幻想来改变自己,同时赋予自己新的形象特点,这在实际上就是带着主观愿望的美好幻想。

  为什么?因为年龄的不同造成了思维形式和思考深度的不同,同时也明确地显示出儿童的身心成长与文化接受在成长过程中的区别。低幼儿童会幻想,而且常常把自己放进幻想的主题里甚至以改变自己来说明自己的想法;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常常会在文化和思维的更广泛的角度来思考、取舍并综合相关的形象,达到自己对画面主题的表现。我们甚至可以说,儿童的年龄越小时越容易接受和体现万物有灵论,而且更会通过改变自己的形象来再现自己的感受。而年龄稍大或者说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那里,“有趣的”形象组合就成为自己审美情感及感受的代言者。上述的这种区别,不但呼应了我们常说的“不能相差几个月”的年龄差别,而且为我们观察儿童画的内涵和审美差异有了比较好的参照。

  我们因此可以发现,作为人类个体的儿童成长是和他们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这里边既有衣食住行方面的文化影响,也有来自社会各种文化观念与现象的交流和碰撞。当儿童越小他们对视觉文化的接受能力及其表现能力是越弱;当在儿童逐渐成长并不断积累、扬弃各种文化时,他们的思维表现力也好、模仿能力也好、绘画表现力也好,均会处于更为积极和灵活的层面上。由此推论儿童绘画的发展,必定是经历了由简单思考、简单表现到广泛接受、进一步思考、进一步取舍综合、更深入表现的过程。我把这种过程看作一种进步,是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两方面的进步;这更是儿童从思考方面的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例证。    

  我因此想到了许多成年人对儿童绘画的评价问题。有的人认为儿童画是儿童本身游戏的结果,有的人认为是天性再现的结果,还有的认为是稚拙美的体现。因此在教学和评价儿童画的时候,不能脱离年龄和受艺术教育的程度片面地强调所谓的“原生态”。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完全脱离教育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孩子,所以那种背离儿童受教育与文化背景影响的“原生态”是根本不存在的,这种所谓的评价标准也是不能成立的。还有的教师喜欢用外国绘画中的大涂大抹现象来借鉴儿童画,认为这是在体现儿童的天性。我认为也是不妥当的,世界上的儿童由于不同个性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和审美差异,不可能统统喜欢大涂大抹这种绘画现象并进行这样表现的。我也喜欢“画画就是玩玩”这个观念,但立论是:“让孩子在自己的个性支配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绘画中玩、在自己的创意天地中玩”,这是一种陶醉在艺术创造境界中的玩,而不是单纯那种可以随意变更的游戏。为什么?因为这里体现了儿童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情感,体现了个性与能力随着年龄和身心基本上同步成长的客观规律。

  所以我在这里提出“与儿童的身心同步成长”的“同步论”这个概念,作为我们评价儿童绘画和欣赏儿童画的一种重要理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美育 00039 与作者同步成长的儿童画 ■杭州市秋涛路小学 孔王兴 2008-3-15 48256DEA008181F548257408001ECFE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