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8版:设计周刊
3  4  
PDF 版
· 饮泉居
· “首届全国‘徐悲鸿奖’中国画展”征稿启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饮泉居
——走进邱笑秋的画室
□戴 牧
  饮泉居

  ——走进邱笑秋的画室

  □戴 牧

  三月底我去成都的时候正赶上那儿的国际桃花节。

  要在成都看桃花,龙泉是当地人外地人郊游的首选地,漫山遍野桃枝夭夭,桃花灼灼游人如织。邱笑秋的饮泉居在龙泉公园里百工堰边的山上,是个好山好水的风水宝地。饮泉居原称“紫堡”,因为它是用紫红色的岩石砌出来的,但饮泉居这名字更多了带着主人怡然而超然的情愫,更有人文的诗意。坐落在半山上的这座庭院占地数亩,泉石山水,花鸟鱼虫草木一应俱全,让所有远远前来的人看了都羡慕不已。独占了青山绿水,在别人的眼中风景里看着别人的风景,无疑是种不可多得的愉悦。

  这幢远离城市的别墅外观倒难归纳为哪一种风格,就称为中西合璧吧,要真正体会身在其中的乐趣,自然一定要身临其境。人在室外的宽大半圆形露台上,背后是绵绵的苍翠青山,右边是百工堰的一湖碧水,在天气晴好时坐在厅堂里就可见远方夹金山上的雪峰,此处地处东巴西蜀的边缘,凭栏远眺,想不意气分发都难。主楼对面的会客厅就叫做含雪楼,邱笑秋自撰对联写道:门前时洒巴蜀雨,窗外常拂青藏风。一霎时,巴山蜀水,青藏风云,都揽入胸怀。

  12次进藏的经历,多年来甘孜、阿坝以及云南、青海、甘肃等藏区的采风写生,到这时就不难领会为什么邱笑秋在他的雪域高原重彩山水画作品中对身处的巴蜀和远方的青藏无数次的歌咏式描绘了。怪不得邱笑秋曾说:我的画室在天地间!这些作品多创作于邱的画室“书心堂”,一些陈列于他的“九月间”。粗眼看去室内的装饰有着气定神闲的雍容,精致的中式窗棂,厚重的深色家具,风干的莲蓬芦花,还有许多从雪域高原带回来的珍贵纪念品。但在邱的画室里却看到了主人的精巧心思,借鉴于转经筒模样的多层可旋转的颜料架子,结构繁复的印石柜子,都是邱笑秋的得意之作。大画桌上除了画具外堆着一些主人在做研究的书籍史料,早年在川剧团的工作、后来对张大千的研究,他当仁不让成了川剧《张大千》的作者。这位多才多艺的老人甚至在他的“九月间”里摆布了成套的电脑音响制作设备和摄影器材。不管作为画家创作空间的转换还是作为老人晚年生活的内容来说,都是一个从容而游刃有余的世界。

  十几年前批建这处宅子时,邱笑秋夫妇好好地过了把设计的瘾。单看室外,紫岩石彻成的房子、依山而建的园子,处处都借了地势起伏,却也用了很多心思。园子占地不算多,三亩的地盘却足够他们将茅亭月湖、回廊石凳、栈道小桥、溪流瀑布都布置妥当,春桃夏荷秋桂冬梅一应俱全,再有青松银杏,紫藤白梅,一年四季好景,时时不同。邱夫人带着访客四处观赏时,自得满足之情溢于言表。几处池子或有老龟闻声缩脑,或有锦鲤寻音觅食,倒也有趣。池中莲荷据说来自新都桂湖公园的种子,桂湖的荷相传是爱荷人明代大文人杨升庵种下的,邱笑秋称之为“升庵荷”,在这半山腰上的莲叶想必依然娉婷,于是活水池边的小榭就叫做“婷亭”:一折涟漪牵九塞,几重雾霭系岷山。有趣的地方还得有趣的名字,比如进园里门边的车库叫做“鼎驿”,虽然里头停着现代交通工具,顾名思义起来却觉得该是远客下马拴桩之处。

  说到进门,是饮泉居的一大特色。园门在主体建筑地平线以下十几米的山脚处,要上到宅内,有两条路可走,或拾阶而上,坐乘车而达。不知道还有没有比这更短的铁路,“平丘铁路”起点的牌子上写着:平丘铁路:总策划、邱笑秋;始发、平原站;终点、丘陵站;铁路全线长:0.0285公里;始终相对高度:12.5米;铁路坡度:27度。邱家的铁路怕是站点最少、路程最短、倾斜角度最大、经过的“火车”最少的铁路了,只是,能坐两三人的小火车虽然是沿着双轨却是凭着钢索牵引的。小车厢在繁花绿树中扶摇直上,铁轨隐显于绿丛之中,是一些驴友地图里都会提及的一道奇特风景。

  起于铁路终点的游园途中,人们则会看到有一块石头上,刻着邱笑秋的诗“东巴西蜀我邻边,遥吻雪峰搂莽川,涤净尘心化静境,采蓝集黄望藏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设计周刊 00038 饮泉居 □戴 牧 2008-6-14 美术报000382008-06-1400018;美术报000382008-06-14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