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0版:艺苑
3  4  
PDF 版
· 在寂静中守候美丽和希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寂静中守候美丽和希望
□葛 言
  绵延起伏的长白山余脉,在她温暖的怀抱里,有一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风水”小镇。在这里孕育了一位卓而不群的女画家张迎春,她正在用艺术改变着自己的人生。

  上世纪80年代末,在那个由当年郭氏地主古香古色的大宅院改造的一座背山面水的校园里,聚集着热爱艺术的莘莘学子。他们经常倘佯在这山光水色里,读着朦胧诗,滋养着艺术的灵性。在御马河边追摹着“二王”、董其昌的书法。在陋室昏黄的灯光下画着素描,研究达芬奇、荷尔拜因。讨论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在这个艺术团体里,张迎春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唯一的一个女性,那年她才17岁。

  1992年9月,张迎春满怀艺术理想,赴京求学。住在紫竹院附近的那段时间里,她经常到中国画研究院及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去参观各种高水平的画展,在许多展览的开幕式上都能有机会向画家本人直接请教。当时画界的许多老先生大多还在世,画风也比较纯正,很少受商业的干扰。在历代艺术大师的作品面前,特别是在徐悲鸿、李可染、叶浅予、卢沉、周思聪、王迎春、聂欧等名家的人物画前,她流连忘返,如醉如痴……在数以千计的速写、画稿、草图面前,她看到了画家们背后的勤奋,深厚的功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段求学的经历,使她提高了眼界,拓宽了视野,为掌握写生和创作的技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6年她到一所艺术学院任教,更成为她磨炼技艺的良好契机。经过一段艰辛的探索和创作实践,她发现自己更喜欢那种古拙与秀雅高度融合统一的绘画风格。于是,她毅然辞去了热爱的教学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被视为畏途的工笔人物画的探索与创作中。从此,她进入了一个寂静的世界。那是一个常人难以想像的孤独与寂寞的境地。

  中国人物画,特别是传统工笔人物画,已经有无数难以逾越的高峰矗立在美术史的长河中。从东吴曹不兴到南朝陆探微,从“三绝”顾恺之到“画圣”吴道子,从张萱到周昉,从李公麟到陈洪绶……但她却知难而进,在经济和文化都非常落后的环境里默默地耕耘,不懈地探索,用智慧和天赋描绘自己的理想,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1997年,无疑是张迎春艺术创作的一个良好开端,在那一年金秋,收获的季节里,她的水墨人物作品《幽幽晚风》在“首届欧洲中国艺术大展”中获奖,并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展出,在入选者中,她是最年轻的女画家。1999年人物画作品《那一年春天》在上海马利画材公司举办的画展中获奖,作品被马利公司永久收藏。《清音》入选中国美协“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书画大展”。由此,她那以高贵、典雅、多愁善感的女性、文人雅士为题材,画风婉约、秀润极富诗意的人物画作品便如涓涓溪流,佳作叠出。2001年10月,喜讯从香港传来,张迎春的人物画作品《明月千里寄相思》入选“中国当代名家水墨画精品展”,在几千幅应征作品中她荣幸地成为67位入选者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女画家,那一年她才28岁。与那些同时参展的名家、教授相比她自然要算是画坛新秀。2002年,她描绘献血女战士的作品《至爱无边》荣获“建军七十五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优秀奖,又一次体现出她创作现实题材的能力。

  2003年,张迎春几易其稿的古典工笔人物作品《茶香袭袭醉高人》以其独特的构思、典雅的色调、深厚的功力一举荣获“全国茶花书画大展”一等奖。这既是令人始料不及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由于在遥远的北方,信息不畅没有及时接到邀请函等诸多原因,她没能应邀前往出席在浙江举办的“世界茶花大会”及颁奖盛典。至今也没有配备电话的她当提及往事,脸上也只是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第二年,她的作品《茶香扑面润红颜》又应邀参加了第二届“茶花书画名家精品邀请展”。最令张迎春引以为自豪的要数2005年,她的人物作品《沉醉西泠不思归》入选西泠印社艺术节“首届中国画大展”,又是吉林省唯一的一位入选者。

  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艺术追求上,张迎春从不迎合时尚,也不盲目去追赶潮流。她所用的笔、墨、纸张都是最普通不过的,研习书法、练习线条所用的纸通常都是写过无数遍,直至无处下笔为止。她用最小的经济投入,用最多的精力和时间,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孤独和寂寞,却创作出有很高文化品位与艺术含量的精品,也换回了最大的精神财富和心灵的抚慰。

  张迎春的青少年时代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陶冶,有着深厚的书法修养,已从“二王”书法的研习直至上溯到汉简及帛书、碑刻的探寻中。她的诗词、散文、创作随笔已多次发表在报刊上。她坚信,艺术创作没有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蕴的支撑再高超的技艺也必然会慢慢衰竭。出色的艺术家应当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艺术追求,不能从流随俗,也不必计较名利得失。在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荣誉面前,她都能泰然自若地对待。但当国家有难、民众受灾时,她却心急如焚、寝食不安:南方遭受罕见冰雪灾害时,她立即通过《美术报》捐献了珍藏多年的工笔人物画精品《静听松风鸟声寒》;当看到《美术报》再次组织艺术家捐赠作品支援四川地震灾区后,马上挥笔创作了《大爱无痕》。她说:“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安心。”当有好心人劝她多画些主题性创作或少数民族题材,把作品的尺寸再画得大一些,这样就能增加入选画展的机会,也能多卖个好价钱,对这些善意,她也只是淡淡地一笑而已。因为我知道,她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追求,从来都是有感而发,是源自内心的感受。虽然目前她还在坚守着孤寂与清贫,还在寂静的清流边守候,但她相信,执着可以改变命运。艺术已融入了她的生活,正在改变着她的人生。

  相信她会在艺术的宝藏里挖掘出不尽的财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艺苑 00030 在寂静中守候美丽和希望 □葛 言 2008-7-5 48256DEA008181F54825745F002CB47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