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天价者说
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刻,全球的重要买家都来关注中国当代艺术。连西方印象派作品也无此殊荣,因为她们的买家毕竟还局限在西方,并没有如此国际性的市场结构来支撑。为什么中国当代艺术这般火?是否如某些业内人士所说“全是泡沫”?也不尽然。首先,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长背景均相当特殊。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红色政治和80年代以后的迅速改革开放,都给艺术家创作带来独特养分。其次,上世纪50年代当西方开始摒弃古典画派技法而投入到观念艺术的行列时,古典技法却经由俄罗斯传到了中国,继而生根发芽。中国艺术家经过百余年历练,已经充分地把西方技法中国化,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中国写实主义。而中国当代艺术就是在这样的根基上酝酿起来。所以她既保留了深厚的西方古典画派痕迹,又融进了中国独特的社会经验。西方买家能在此找到亲切和新鲜,东南亚的买家们亦是如此。海外藏家挑的是一个独特性,比如王广义、张洹等。中国藏家挑的是中国精神和审美,比如王沂东、冷军等。这样的差异,恰恰对市场的全面支撑有好处。支点越多,市场当然越稳固。
杜卡
反天价者说
去年和今年可谓是当代书画家卖画最艰难的时期。表面上有的书画家张着大嘴习惯了随便喊叫自己的作品又在某家拍卖公司刷新了“千万”的天价记录,其实多数艺术家还是身处水深火热的潦倒之中。前段时间,有一位艺术家打电话告诉我,说自己的作品卖掉了“2800万”,一位“大师”诞生了。到后来我去了某协会和该协会的主席聊天时,他也说自己接到了这个电话,问我情况是不是属实。我当时就乐了。那家伙我还能不了解他啊?和乞丐没什么两样。就连我这么一个穷家伙,以及我的朋友都没少给他生活费。
王旭
打破沙锅问到底者说
制造天价无非这样几个目的:
1.艺术家制造天价是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有一个自己满意的价格,或者等于说我现在作品值这么多钱了。
2.拍卖公司制造天价是为了说明有能力拍出好的价格,以此告诫藏家好东西不要乱送,我们这里拍得这么好,好东西还不快点送来?当然艺术家送拍并努力做价拍卖公司还可以获得不菲的收益。
3.藏家制造天价因为他手里有的是“货”,一件作品买了天价,那么其他的作品打个一、二折,那些不懂的又一门心思想赚钱的新买家还不痛快地付了钱还给磕三个响头。
张书东
理性分析者说
当代艺术已经从20年前、10年前的“新潮”、“前卫”、“地下”转变成今天的新主流艺术,艺术家们不仅走进了国内外的重要美术馆,也成为时尚杂志的报道对象。拍卖会上爆出的价格记录成为影响力的最大源泉:一个个百万千万的“天价”给当代中国人的刺激远远大于“创造”、“艺术语言”等等这些枯燥的行业话题,即使对多数艺术家来说,也同样是如此。
考虑到目前中国普遍的几个资产升值——比如房价飞涨等等现象,艺术品的价格涨幅其实并不是太令人惊讶,这个行业制造的富翁数量也远比地产、股票市场要少。但是就文化圈来说,当代艺术在过去四年来的“突然繁荣”却具有巨大的刺激性和象征意义,也引发了诸如 “当代艺术的文化价值”、“中国当代艺术是否取悦西方藏家”等争议。那些最固执的批评家仍然试图从单纯的 “艺术创造”来定义艺术,而没有发现隐藏在这些价格记录之后的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市场化和全球化,20年前由艺术家、批评家和围观的文化人组成的简单的艺术圈已经大大扩充,画廊主、策展人、收藏家、美术馆长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艺术界权力榜单上,他们甚至要比艺术家的排名更高。艺术,已经成为一个融合了各种人的复杂的欲望、利益和个人目的的大游戏。
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家,比如岳敏君、蔡国强、王广义、方力钧等人来说,最近4年拍卖场上出现的天价对他们具体的生活并无大的影响,一方面,在10年前他们已经可以从艺术品市场上得到相当的收入,另一方面,现在卖出天价的作品也多是他们10年之前出手的作品,直接获益人是那些现在卖出的藏家。
现在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拍出天价,艺术家仍然是受益者之一,因为这可以让他们以此确定新的基准价,而且由此而来的名声也是一种有利资源。已经有多张作品拍出百万价格的年轻艺术家尹朝阳就表示乐于看到拍卖市场上传来好消息,因为拍的价格越高,艺术家能生活得更好,也有新的动力去创作。当然,相反的意见则担心艺术家安于富贵而疏于创作。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聚集了上千艺术家的北京宋庄镇上,大部分艺术家还在为卖出作品而焦虑,对他们来说每月上千元的房租并非是轻松的负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