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剪影
□柴立梅
茫茫人海,认识谁,都是缘分。在有限的生涯里,会接触一些人,而有的人因为有独特的艺术感受,或者亲切可人,以致从他们身上得到启发,并催我奋进。珍惜与我有缘分的人……尽管不能勾勒出各位丰满的形象,但是记下他们在某一瞬间的言谈举止,也算是人生旅程中留下的一个足迹,这个足迹也将是一道道烙印,印在我心里。 ——摘自《梅斋清吟》
林岫老师印象
中等身材,身着红黑相间的对襟外套,头发卷卷的,很精神。是在钓鱼台国宾馆见到林岫老师时的印象。
接着,听她用沙哑的嗓音说:“衣服款式是女儿设计的,认为不错,就接受了。”看出来了,林岫老师的民主作风思想。
辛勤制作出版的《林岫诗书墨萃》,展现了她的才华。
林岫老师勤奋。在一些场合,你会发现她惜时如金,或写诗,或改词,或与诗友切磋交流……
林岫老师善于学习。某日,得到她的一个短信息,拨通电话后便听到她说:“我学会了发信息,真高兴,这真是有趣的事情。”好象就站在她的面前,看到她的率真,领略她的直爽和善良。
读林岫老师的诗“砚田耕作带围宽,灯夕月晨心力殚,只道云烟挥翰易,向谁真解此中难?”
好象在读《红楼梦》,“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似的,八年的林海雪原生活,磨练了她的意志,更给了她追求艺术的信念。
数十年的砚田耕作,只有她自己知其酸甜苦辣。
姜昆印象
总感觉一个很忙碌的人,坐在演员席上却安定得很,那是一种境界。
新年联谊会上,当姜昆老师进入梅地亚大厅,刚要走到指定位置时,张传凯先生望着他的背影大声地叫着:“姜昆,姜昆”,因为我正巧被安排在张传凯先生身旁座位,听得真真切切,姜昆老师蓦然回头,笑容灿烂地说:“是老凯,你好,你好”,两人紧紧地握手,随即姜昆便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姜昆和戴玉成的相声是第十个,我排在他们前面,当我表演完就要下台时,姜昆老师迈着矫健的大步走向台阶,右手伸过来,握手后,亲切地说:“你好,你好,给我话筒。”
接着,大厅内,鸦雀无声。台下所有的目光都被他们精彩的相声吸引了过去……
在台下做观众时,姜昆老师凝神看别人的节目;在台上时,台下的人都注视着台上的他们。
人生大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也都是观众。说是演员,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说是观众,又在看别人的大戏。
年近花甲的他,依然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姜昆,一位给人带来欢乐的使者。几十年的舞台生涯,述说着他丰富的阅历,折射出他的内心世界和灿烂的艺术人生。姜昆老师喜好书法,在他繁忙之中写了草书“春风一路”,好似春风一缕。
刘洪彪先生印象
照完“大团结”相,彪师缓步走向会议室的路上。瘦高个儿,很精神,正如他的信息所说“有钱难买老来瘦嘛”。
我随人流走在他的背后,招呼他时,他转了身,带着微笑。那微笑中有鼓励,似乎要说,不管遇到怎样的困苦也不能停止对艺术的追求。
接着,他谦逊地坐在讲台上,其演讲的主旨是《草书家的基本素养》,从自己学书经历谈到现在书坛。
作为草书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什么呢?他认为要具有模仿、想象、变通、创新等能力。
他认为提出艺术就是模仿,仔细观察事物,然后检验自己是否有模仿能力,是否想象,有听觉与视觉的转换能力。演讲中他以军旅作家的文学作品为例,“哭得全村没有一寸干路走……”,“月光,如一针一线地走……”以启发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变通,其前提条件下是自己的仓库要殷实。建立自己的艺术语言,选择不同材料,经过变通,构建自己的艺术大厦;创造,就是创造奇迹。
他还认为,书法是“三高”。是高贵的、高尚的、高雅的。为了让作品彰显高雅,认为让书法穿新衣,住别墅,让书法艺术更加高贵,更加高尚。
我们看到他策划的“刘洪彪50岁墨迹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篆隶楷行草五体十家书法精品展”等国内很多书法大展,从形式到内容,让书法作品走向神圣殿堂,彰显作品的高贵、典雅……
谈到严肃的话题,他眉头紧蹙,眼窝陷得几许,那是艺术家对艺术怀有的崇敬。
对书法艺术的崇敬,还可从他的书法馆所临写的中国历史上从甲骨文到草书发展历程中的60件历代书法经典作品中看出,因为那经典作品被高高地悬挂在天花板上,观众必须要仰视才能欣赏到……
草书家具有了基本素养,然后拥有了一个观念,一个思想,且付诸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