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视点
3  4  
PDF 版
· 美术报艺术节腾空出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省省委委员、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

  《美术报》举办这次艺术节很有意义。浙江是美术大省,挖掘丰富的美术资源,通过举办这类专业美术节庆活动,推动美术事业走向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美术走进千家万户,非常有现实意义。而且,虽然是第一次举办,这次美术报艺术节从社会影响度、群众关注度、美术工作者参与度来看,都有相当大的规模,可喜可贺。

  从政府层面来说,浙江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除了依靠政府谋划外,也很希望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如果各式各样的社会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都能像《美术报》这样参与到文化事业建设上,那浙江乃至全国的文化事业一定会更加蓬勃灿烂。

  上海美术馆馆长、中国美院荣誉教授方增先:

  目前,《美术报》是美术界最受关注的报纸。美术圈里的绘画艺术类活动在《美术报》上都能找到详实及时的报道,可以说《美术报》已经成为了美术界朋友的一个心灵栖息园地。我本人也很喜欢《美术报》,每期发表的文章都会仔细阅读,通过《美术报》了解美术圈动态,让我收益匪浅。

  中国美术一直在变化中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受世界美术影响,中国美术发生了很多新鲜的变化。但变化能否增进美术的生命力,还需要人们来思考解决。从这一点上说,《美术报》作为专业强势媒体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

  我们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像“笔墨之争”引申出的不同论点等等都可以研究探讨,不同的实践经验产生不同的艺术判断,这是好事。对《美术报》而言,深入报道这些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事。作为专业强势媒体,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很重要的,对美术界变化中产生的问题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让金钱控制了艺术,对很多“舶来品”不能生吞活剥,还要取舍消化。艺术经典和艺术大家不是一天两天造就的,都是经过岁月检验、融合交流后慢慢凸显的,在这些方面《美术报》都有不少努力。而且,美术不仅是用来审美的,美术还能滋养心灵的,在文化建设方面如何让美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我们看到《美术报》和美术报艺术节也在努力。    

  美术报名誉社长、中国美协原副主席、浙江省美协原主席、中国美院老院长肖峰:

  《美术报》今天的辐射面已经不仅仅通过艺术媒体来实现,还在通过公共艺术活动在实现。比如举办美术报艺术节,就是艺术大众化、全民化的体现,这是《美术报》迈出的一大步,表明《美术报》的涵盖面已经从新闻出版拓展到了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艺术市场等方方面面。美术报艺术节既是一场学术交流,也是一次对艺术市场的拓展,这让《美术报》更加面向大众,渗入到千家万户,这种媒体举办会展的形式对《美术报》来说是第一次,对整个美术专业媒体而言也是第一次。

  经过15年的成长,《美术报》从一棵幼苗长成了大树,这离不开全国各方面读者和朋友的支持,现在的《美术报》已经是美育的课堂、美术界的信使,真正成了一份艺术家不可或缺的艺术刊物,希望《美术报》在今后能更上一层楼。    

  湖南省郴州市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马治平:

  我们湖南郴州的画家到美术报艺术节参展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这是郴州美术走出湖南的很重要一步,对宣传湖南郴州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觉得《美术报》举办艺术节是解放思想的结果,这在全国专业媒体中好像还没有过先例。作为报纸传媒,没有拘泥于自己的专业,不给自己划定条条框框,这就是一种思想的解放。这种解放思想,一方面对《美术报》自身的发展有好处,能够增强《美术报》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对民间的美术事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这次美术报艺术节的思维就很创新,很有意义。我建议美术报艺术节如果要长期举办下去的话,不要只固定在杭州举办,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巡展,走遍全国,影响全国,也很欢迎美术报艺术节到湖南郴州举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视点 00002 2008-10-4 48256DEA008181F5482574D500297FF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