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讯 记者 王婷 为期5天的首届美术报艺术节仿佛是一场艺术的“嘉年华”,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观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观,异彩纷呈的艺术品和热烈、火爆的市场氛围把美术报艺术节烘托成了这个国庆长假中一抹亮丽耀眼的风景,到“美术报艺术节”去赶“艺术大集”成了许多杭城市民和国内外来杭游客的假日休闲首选。
10月1日至5日,首届美术报艺术节观众多达38000人次,艺术品成交额高达2100多万元。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首届美术报艺术节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对《美术报》而言举办艺术节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但作为“新生儿”的首届美术报艺术节,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赞誉。“有品位”、“高档次”、“很大气”是许多资深策展人对美术报艺术节最多的评价,有不少业内人士还连续两三次前来参观艺术节,现场的艺术品洽谈热情也十分高涨,不少参展商的展出作品都卖出了大半。
不仅是业内人士,普通观众也被展会营造的浓郁艺术氛围深深吸引,男女老幼纷至沓来,美术报艺术节成了大众亲近艺术的节日。不少参展艺术家现场为观众解说作品,有的甚至泼墨挥毫进行现场创作,围观者发出一阵阵叫好声,还有很多有心的观众特意带来了相机把一幅幅作品定格成相片带回家仔细欣赏,现场的交流互动让人流连忘返。
美术报艺术节的大幕已经合拢,艺术节带来的艺术热情却在延续……
安徽书画名家访问团
首届美术报艺术节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观展。当得知《美术报》要举办艺术节的消息后,安徽省的《都市早报》、《安徽商报》主动组织了由8名安徽书画名家组成的访问团,专程赴杭州参加首届美术报艺术节。9月27日的《安徽商报》上还刊登了《本报将组织书画名家访问团赴杭》的专题报道。访问团由张春生、朱秀坤、葛庆友、徐若鸿、了心、王成功、陈建坤、徐豪8名书画家组成。这种跨地域的艺术访问团在各种艺术博览会中并不多见。
买报纸与买门票
首届美术报艺术节的门票定价为20元,对持有老年证、教师证、学生证、军人证、残疾证等证件的观众均免票。有不少“精明”的观众却发现了一个省钱的“高招”,9月20日和9月27日出版的第774、775期《美术报》封底页上印有首届美术报艺术节的入场券,这本来是对常年订户的答谢,可在现场,只要花3元钱买一份报纸也可以同样拿到艺术节的门票,没想到《美术报》里还暗藏乾坤,不少仔细的读者就这样捡到了便宜。艺术节期间,在世贸国际会展中心附近居然还出现了一些票贩子在出售“黄牛票”,市民对首届美术报艺术节的关注度,着实不低啊。
早来的和迟到的
首届美术报艺术节的开幕式定在10月1日早上10点正式开始,朱关田先生是美术报艺术节邀请参加开幕式的嘉宾,而朱关田先生却住在富阳的富春山居,离艺术节举办地点浙江世贸会展中心十分遥远。开幕那天,朱关田先生为了不迟到起了一个大早,结果在早上9点前就赶到了会展中心。早来的朱关田先生还不愿坐在贵宾室里,却喜欢帮着美术报的工作人员一起张罗,忙里忙外招呼起了其他来宾。孔仲起先生也是美术报艺术节邀请参加开幕式的嘉宾,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国庆长假期间的复杂路况,从滨江的家赶到会展中心的途中被严严实实堵了一个多小时,等到他赶到会场时,开幕仪式已近尾声,老先生惋惜地直埋怨这车堵得真不是时候。
大学生作品参展
在首届美术报艺术节上有两个特殊的参展商,他们是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在读大学生吴顺华和黄胡,在艺术节上举办的是名为《80!80!80!》的油画展。当初,这两位学生从媒体上了解到《美术报》要举办艺术节后,就想尝试着借机“触”展,提前了解一下社会。美术报艺术节组委会在审核作品时并没有因为他们是名不见经传的美术学生而拒绝他们参展,反而对他们作品中的朝气给予了肯定,在展位数很紧张的情况下为他们安排了一个标准展位。为期5天的参展经历让这两位学生参展商喜出望外,他们不仅借艺术节认识了一大批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还通过艺术节搭建的平台被一家装饰公司老板相中,一口气被预订掉了很多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