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
建立完备的
教育体系
(紧接第1版)紧接着,1996年文化部批准中国美院章祖安为书法博士生导师,同年中国美院招收白砥、许洪流、郭鲁风(韩国)3名书法博士生。从此,南北呼应,齐头并进,两个书法博士教学点成为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重要前沿阵地。
进入新时期以来,全国已有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吉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暨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30多所高校分别开设书法艺术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教育,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书法的选修或辅修课程,形成了一个立体型的、完备的书法高等教育体系。2001年,中国美院设立了书法系,稍后又设立以王冬龄为主任的中国现代书法研究中心,首次明确了现代书法学科的研究方向,在加强书法的国际交流方面设立了一个平台。王冬龄在招收国内博士生的同时,还招收了不少外籍书法研究生。古老的书法艺术,以崭新的现代学科建设为支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以欧阳中石为领军人物的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为例,在新时期培养了5名博士后、28名博士、67名硕士、1000多名本科生,这些书法人才,在促进中国书法的理论、创作、教育的发展方面,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与日益完善的高等书法教育体系相辅相成的是社会上各种业余书法教育、函授与面授相结合的培训教育的持续活跃。中国书协十分重视书法的普及工作,设立了专门的培训中心,各地书协都有相应的培训机构。在中国书协2年制中高级研修班毕业的书法骨干,累计已达3000多人。各级书协每年书法培训人数都在5万人以上。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学院启动了一项“书法推广计划”,他们在全国设立5000多个书法教育点,并推行奖学金制度,计划吸引上百万人参加书法学习。《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等书法媒体也利用传媒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书法培训、函授活动,网络的兴起,也为书法教育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手段。
北京师范大学是书法教育起步较早的高校。从1978年开始,书法课就成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成为中文系本科生的必修课,先后由启功、秦永龙担任主讲。1987 年,北京师范大学受教育部委托举办了全国书法教育第一期讲习班,为全国高校培养了大批书法教师和创作骨干,启功主编的大学书法教材《书法概论》及《书法教学参考资料》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功成名就的书法家在书法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且不说老一辈书法家在书法的教育培训中做了大量普及性工作,单是从几位书法家设立“书法奖学金”,就可以看出老一辈书法家对书法传承的殷切期望。启功看到不少学子生活困难,曾专门创作100幅书法和10幅画进行义卖,将所得163万元人民币全部捐出,以恩师陈垣“励耘书屋”中的“励耘”二字命名设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无独有偶,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系主任秦永龙捐献人民币30万元,以启功书斋“坚净居”为名设立“坚净奖学金”,用以奖励北师大书法专业品学兼优的学生。刘炳森生前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100万元,设立以他的老师名字命名的书法教育奖学金“何二水奖学金”。这3项奖学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书法家个人出资,并以书法家老师的名字命名的。从这不谋而合的细节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书法家们对师长的尊重,更可以看到书法教育薪火传承的可贵。
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其中提出要重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从而正式将书法教学列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体现了国家对于继承和发展书法文化的高度重视,这对书法教学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可见,中国书法的发展,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中国书法科学而完备的教育体系的建立,是中国书法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