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26版)
北京画院王文芳的西部山水返本开新,颇有中正平和之气。
山东青州人舒建新由扬州至国家画院任职,致力于山水画和人物画的结合,参以黄宾虹笔墨之沉厚意趣,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现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刘文洁,其山水作品获全国十届美展金奖,对新材料的运用,使她的作品更具现代趣味。
六、山东山水画的主要特征
1、高山大河——山东山水画的精神气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山东来说,齐鲁独特的地域特征——泰山的雄浑、黄河的壮阔、大海的浩瀚,给予了山东人豪放、刚劲、大气的性格。这种性格和这些题材,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在山水画的创作当中,互为表里,成为一种主流审美取向。“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登泰山而小天下”,特别是现当代的许多画家在泰山的写生和描绘中,获得了不尽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源泉,而黄河水的豪气和灵气,也贯注于齐鲁山水画家的笔端。从古至今,山东山水画始终以雄强大气见长,在画面经营上,多大开大阖,注重整体气势;在笔墨处理上,不斤斤于笔墨的细微变化,更重点画的分量感,粗犷感,厚重感。在精神气质上,少有一唱三叹和浅唱低吟的柔美之态,着力于内在意蕴的抒发,体现出节制、内敛而富于张力的美学品格。尤其是对巨幅作品的把握上,往往能够做到气壮力足,荡气回肠。
2、齐鲁风范——山东山水画的价值取向
齐鲁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对于山东绘画艺术无疑有着深刻的内在影响。孔子在历史文献中虽未有绘画创作方面的记录,但对于绘画却颇有言论,例如“绘事后素”,是其美学思想的体现。他主张“文以载道”,“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他的文艺观是建立在“成教化、助人伦”的道德判断基础之上的,这些方面对齐鲁山水画艺术形成了特别的影响。自古至今,齐鲁多有恪守传统,关注生活,体恤民生的儒士书画家,却较少出现为艺术而艺术者,这似乎与齐鲁文化的浸淫和传承有着内在的联系。
儒家哲学的“天人合一”学说,对历代齐鲁的山水画家多有所感染。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在山水之间,齐鲁的山水画家不断寻找人文归宿和精神寄托。
3、贴近现实——山东山水画的人文关怀
由对社会性主题的诠释,到对个人精神体验的传达和相应的形式探索,山东当代山水画在经历了不断提高文化自觉的内在历程。关注生活,体察民生,由真山真水中生发出时代情感和时代性的绘画语言,这也是山东山水画一脉相承的良好传统。因此,山东山水画少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和“强作愁”的作态,少有玩世的调侃,少有自命清高、故作姿态的“高古”,不回避人间气、烟火气,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成为山水画的终极追求。世纪之交,文化的竞争带来对“本土经验”和“本土文脉”的更多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代生命力的延展,时代精神在一方天地里的独特型态,山东山水画家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山东山水画所体现出来的在齐鲁大地现代性建设实践中生成的本土经验和人文关怀方式,构成了山东山水画家真切的、不可替代的审美精神源泉。这样一种美学品格的定位,恰恰是山东山水画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是对“高标逸韵”、“雅逸出世”等旧文人趣味的一种反拨。这种定位的意义在于通过自身的优势,奠定起在多极化文化格局中“有我”的主体性地位。
4、兼容并包——山东山水画的中庸之道
山东在全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处于北京文化圈和上海文化圈之间。而山东文化渊源中“齐”文化的主要特征便具备“开放、创新”的品质。因此,尤其是在近代以来横向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