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5版:展事
3  4  
PDF 版
· 徽州情——吴泉棠国画作品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徽州情——吴泉棠国画作品展
  吴泉棠的绘画承继的是一个久被忽视的艺术传统。这个传统主要体现在战国至两宋以来的“丝织物”历史遗存中。

  如果我们把吴泉棠的作品与遗存至今的古代缂丝作品,如《宋·缂丝群仙拱寿图轴》(故宫博物院·台北藏)、《宋·缂丝玉洞仙芝图轴》(故宫博物院·台北藏)、 《缂丝海屋添筹图·宋》(故宫博物院·台北藏)、《宋·缂丝富贵长春图袖》(故宫博物院·台北藏)、《宋·缂丝仙山楼阁图》(故宫博物院·台北藏)、《南宋·缂丝蟠桃花卉图》(辽宁省博物馆藏)、《南宋·缂丝帕玛顿月珠巴像》(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藏)、《南宋·沈子蕃缂丝秋山诗意图》(故宫博物院·台北藏)、《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鸣图》(上海博物馆藏)、《南宋·朱克柔缂丝牡丹》(辽宁省博物馆藏)等传世缂丝作品作一个比较,就会发现,这两者之中确有一定内在的”家族相似性”。

  吴泉棠作品的第二个文脉来源,是闽粤的审美传统。这便是以岭南居廉、居巢为起点的近代陈树人、高剑父、高奇峰岭南三杰开创的文脉传统。这种传统、主要以善于用色为主、艳而不俗,华而不炫,满眼清丽,给人以健康向上的审美感受。这实际上是两宋以来的院体绘画文化来源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中海绘画文化两个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审美类型。

  第三个来源,便是他对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新乡土”写实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吴泉棠的画,在精神气息上,与林风眠、李可染、张仃、石鲁等人的“新乡土”写生有着密切的血源关系,但是,在形态上,他的画却又是通过对民间艺术进行雅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样式。这种样式,绝无洋化弊端,全然是一种清新的与传统中华绘画一脉相承的现代样式。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使吴泉棠的画具有了可居、可游、可赏的审美特征,形成了一幅又一幅视觉的诗。在吴泉棠的作品中,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溪泉屋舍、乃至藤架上开着的花、菜园中兼种的经济作物,还有天空中飞着的鸟,等等,共同构成了他的画面诗意一样的意境。看了他的画,你会觉得生活都是芳香的、甜蜜的。会使我们的心中迸发出对生活的由衷热爱。

  一言以蔽之。高度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并通过“师法造化”式的写生,使吴泉棠的画有了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明丽的阳光下的白墙,反毛鸡式的江浙一代的屋顶黑瓦,碎石铺成的路,漫山遍野开着的油菜花,以及在雨水中滋润生长的树木,都是他的画面基本的视觉元素,他把这种元素,表现得恰到好处,令人百看不厌。而中国文化中对生活中一切美好之物的期待,也都在这样的作品中被显现无遗。所以,吴泉棠的画是祥瑞的象征,挂于厅堂,能满壁生辉。

  总之,吴泉棠的画,有一种“结构主义”的手法进行“诗意化”构成的意味。传统山水画的开合、疏密、虚实、刚柔,都暗含在他的以“写生”为基础的有特定文化“意指”的“意象”表达之中。所以,他的画面有着一种深入人心的、一团和气的气象。吴泉棠作品的这种气象,不仅适合当代人的审美心理,而且还与现代人的生存空间极为协调,所以他的画,如果张挂上墙,不仅满壁生辉,而且满室光华。(文/傅京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展事 00025 徽州情——吴泉棠国画作品展 2008-11-15 48256DEA008181F5482574FE0027AFC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