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画家
3  4  
PDF 版
· 三木居随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三木居随想
■黄泽森
  2001年X月X日

  夜,大雨。

  白天参加了一个画家的画展开幕式。除了热闹,总归失望。

  为了功名,粗制滥造,总有点欺世盗名之嫌.太没意思了。

  这么画.欲望是可以理解的。这年头,很多人想一夜成名,找套路,想方法,制造面目,制造风格,自语为某大师的弟子。不这么做,成得了名么?没有思考,没有感受,连消化别人东西的能量也没有,贫瘠而枯燥.画路走得越来越窄。这条路,是艺术家走的么?

  一位画家曾与我开玩笑说过:当今很多画家得到了名利,但艺术却破产了。

  宁静中有点迷茫。

  书不想读,画不想画,闭上眼,听窗外的雨点声,心才彻底地明净起来。

  记得前段日子,在奈良,刚好碰上迷朦的春雨。在下榻的宾馆望着窗外的雨景,也有一段如同今夜的困惑。不过.那是美好的。加上那天刚看过东山魁夷的画,真的发自深情的激动。在微雨的世界里,多情地回忆他的画,品味画中那幽深的内容和浓郁的韵味。

  情感性是否比形象性更具审美价值呢?诗歌、散文、音乐中那散发使人颤栗的气息是什么呢?艺术本体的精神依附又是什么呢?艺术不追求这,又追求什么呢?

  

  2002年×月×日

  早,精神甚好,完成了昨天的人物写生后,剩下一点时间,我画了一幅四尺整纸的人物,感觉良好。

  我笑着对同学说,我这幅画准备拿回家,不敢面对老师们的评讲,因为它违背了很多俗成的评判规则,但我的感觉始终贯穿着作画的全过程,所以我珍惜,我所需要的得到了。

  想来,美,怎么也说不清,或许是它的无处不在吧,也或许它只存在于心中。我常常在平淡中被感动,在偶然间被打动,说实话,那绝不是艺术感动了我。

  我已经习惯将直面对象而不带先入为主构思的短时间作业称之为速写。那种感觉与理性在瞬间碰撞中产生出来的画面, 常常流露出一种坦荡与真诚。我喜欢这么画,因为我相信自己的真实感觉和良知,甚至我的美学根据通常是按照自己最真实、最可靠的感觉来判断,它给了我一种在艺术创作中的自信。这样,当我从事艺术劳动时,不会为纷纷纭纭的艺术是什么的论述与断言而感到困惑和烦恼,因为我信任的是生活中独特的感受。我从未放弃这种体验,并以此认定这也是我艺术历程的一部分。

  实实在在地说,我的艺术创作已不是如何去画什么的问题,生活的积累,生命的感悟很多时成了一种心底里的冲动,一种艺术的矛盾,我常常产生了一方面是去刻意追求,一方面是无奈而不得已,我很想放开我的思想。

  

  2002年×月×日

  生活是不会宁静的,宁静的是心境,早上来了两个电话,是画展的事,是名和利的事,是烦人的事。下午来了两个电话,是为朋友处理经济问题的事,也是烦人的事。真的扰人心境,真够忙的。

  每件事是应该做的,而且要认真地做,要做好,做到位。从这点上说,人生的入世与出世是矛盾的。好好的注释一下“世俗”的意思吧,其实人人都在世俗的生活中,俗成,俗约,俗事,俗人都是世人不能摆脱的。至今我真不知如何去脱俗,庸俗当然是别论,那已是一种道德评判的范畴。

  我深知适闲是福,不烦是福,但艺术在淡薄中变得无味,我为什么而被感动?是艺术的魅力?是生命的关怀?说不清,或者二者都有吧,在经典面前,我常常为大师们语言的纯洁和经典性而沉醉和享受,为他们天才的语汇激动不已,虽然我无法去捉摸他们的情怀。而作品中那种贯穿着对生命关怀的气息,那种对自然与人的挚爱却使艺术不朽,我十分羡慕这两者都拥有的艺术家。

  生命的冲突有一环是感情与理智的冲突,我真佩服有些人在感情喷泻的时候,理智将它堵塞,世界变得冷静了,但艺术却失去了光彩。“你应该放弃一切去为艺术而创造”。那么艺术创作又是为了什么呢?

  

  2006年×月×日

  高原风系列画到了第三幅,开始有了点感觉,感受高原要尽量深入些,我不知道这批画能画到什么程度,但我必须要画下去。从青藏高原归来,除整理些速写外,一年来都没有画,我之所以不画,是因为不敢画,虽然采风的过程中得稿数百,然尚属浮光在外,掠影于心,不敢言深谙风情。一个民族,一个生命都有美好的一面,当你不清楚、不明白、不理解时,我不敢随意表现,我生怕走火入魔。我不愿意去表现一种误解了的苦难和神秘。我认定了生命是乐观的,向上的,美好的。生命与自然是神圣的,要常怀敬畏之心。在西藏我在自然、大地、河山和民俗中体验过这种神圣和强大,我深觉自己的无知和浅薄。在畏惧一种苍茫的压力下暂时搁置这一系列的创作。一段日子,我只是看了不少关于西藏的书和游记,再一次产生了冲动,是重新走进青藏高原之后。我的选择为生活的历程而改变;生命是这么的奇怪,到过了青藏高原却有了高原的情结,世界的地方走了不少,情也留下不少,但如此震动了我的灵魂的却少有,你相信不相信情结?你不信,我却信!至于我回头来再画西藏,那只是想通过一种体验,从他(她)们身上去读懂一种意义,从另一个领域里看生命的意义,而还是不敢面对强大的自然和神秘的历史,因为我确实不懂。

  

  2002年×月×日

  早起,在宾馆周围散步,一天来的笔会和会议,没有留意住房周围的一切。看桃花已绽放,虽然还未到春天。不管是晴天、阳光、阴天、风雨,不管是早晨、黄昏、白天、黑夜,生命都在诞生、成长与流失,一切都在有意无意中。想起一句歌词:请珍惜你的每一步。所谓积累,积累就是生命的分分秒秒吧。

  桃李无言,桃李怎么会无言呢?有生命而无感觉是怎么可能呢?它们在与自然对话,与山川对话,与风雨对话,应是不舍昼夜。这是心语,听得懂吗?无语东流,悟得到吗?龚定庵云:“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席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这是人与江山的对话,心境与自然的对话。

  天下起雨来,转冷,一股无名的烦忧上心头,这里无音乐可听,无丝竹可奏,回房间默默看本古画集,听听古人线的节奏,心境才有点平静。传统是美的,无懈可击的,为什么?就仅仅因为它是传统,是一种程式,一种符号,艺术需要的是形式,是符号。符号不需要去创造,只需要传承和完善。传承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是一种筛选与升华,致使我们仰望。这是历代精英们的抉择!一切怀疑和批判都是多余的。每一种大气天成的传统,都是我们先人梳理的结晶。每一代人都有精英,因为他们都曾站在过巨人的肩膀上。精英的文化只能去理解,当然你亦可以不理,甚至不屑一顾。美是永恒的,美的准则也是永恒的,当然美在每个时代亦有它的倾向和偏爱。如今生活已倾向时尚,时尚虽多,而评判标准能延续的又有多少?

  推窗远望,路上行人匆匆,在雨点的飘洒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16 三木居随想 ■黄泽森 2009-1-31 48256DEA008181F54825753E004F6FB8[] 2